秘魯出土巨型淡水豚化石 距今1600萬年

淡水豚新物種Pebanista yacuruna的藝術復原圖。(Jaime Bran/Wikimedia Commons)
淡水豚新物種Pebanista yacuruna的藝術復原圖。(Jaime Bran/Wikimedia Commons)

編譯/張雨霏

瑞士蘇黎世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在秘魯亞馬遜地區發現迄今體型最大的淡水海豚化石,其歷史可追溯至1,600萬年前。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淡水豚現存的近親竟然是生活在印度恆河中的恆河豚。

秘魯利馬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1,600萬年前淡水豚Pebanista yacuruna顱骨化石。(Cris Bouroncle/AFP via Getty Images)秘魯利馬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1,600萬年前淡水豚Pebanista yacuruna顱骨化石。(Cris Bouroncle/AFP via Getty Images)

日前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表示,由蘇黎世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秘魯納波河(Napo River)河岸,挖掘出這種淡水豚的顱骨化石,並根據傳說曾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深水中的神話人物Yacuruna,將該物種命名為Pebanista yacuruna。

報告指出,根據出土的顱骨化石推斷,這種海豚體長介於3~3.5公尺之間,是迄今發現體型最大的淡水豚。

新發現的淡水豚物種屬於淡水豚超科(Platanistoidea),該族群在2,400萬~1,600萬年前的世界各大海洋中很常見,而現存的淡水豚,都是一度非常多元的海洋海豚族群留存下來的。

研究人員認為,牠們最初的祖先可能為了尋找新的食物來源而離開海洋,陸續進入原始亞馬遜河流域獵物豐富的淡水生態系統中,並逐漸適應了新環境。

「我們發現,Pebanista yacuruna的巨大尺寸並不是唯一引人注目的地方。」研究報告首席作者、瑞士蘇黎世大學古生物學系博士候選人阿爾多‧貝尼特斯-帕洛米諾(Aldo Benites-Palomino)說。

他指出,更令人意外的是,牠的最近近親竟然不是目前仍存活在亞馬遜河及奥里諾科河流域的特有物種亞馬遜河豚(Inia,也稱粉紅河豚),而是棲息在萬里之外的印度恆河中恆河豚(South Asian river dolphin,又稱南亞河豚)。

蘇黎世大學古生物學系博士候選人貝尼特斯-帕洛米諾,正在清理淡水豚Pebanista yacuruna顱骨化石。(Aldo Benites-Palomino/Rodolfo Salas-Gismondi/Universidad Mayor de San Marcos/AFP)蘇黎世大學古生物學系博士候選人貝尼特斯-帕洛米諾,正在清理淡水豚Pebanista yacuruna顱骨化石。(Aldo Benites-Palomino/Rodolfo Salas-Gismondi/Universidad Mayor de San Marcos/AFP)

秘魯古生物學家、蘇黎世大學古生物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魯道夫‧薩拉斯-吉斯蒙迪(Rodolfo Salas-Gismondi)表示,Pebanista yacuruna與恆河水域的恆河豚有親緣關係,但是在秘魯發現的這隻海豚,比牠現存於亞洲的近親大得多。

「這兩種海豚的祖先以前都生活在海洋中,牠們曾占據印度和南美洲海岸附近的大片海洋空間,後來又棲息於亞馬遜和印度的淡水環境中。令人難過的是,該物種最終在亞馬遜地區滅絕了,但在印度倖存下來。」

古生物學家薩拉斯-吉斯蒙迪在利馬自然歷史博物館,解釋Pebanista yacuruna化石細節特徵。(Cris Bouroncle/AFP via Getty Images)古生物學家薩拉斯-吉斯蒙迪在利馬自然歷史博物館,解釋Pebanista yacuruna化石細節特徵。(Cris Bouroncle/AFP via Getty Images)

貝尼特斯-帕洛米諾早在2018年就發現了這個淡水豚顱骨化石,但是因疫情延誤,研究報告遲至2024年才發表。據了解,該顱骨化石將永久存放在秘魯首都利馬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貝尼特斯-帕洛米諾指出,這一發現也突顯全球所有已知淡水海豚物種面臨的巨大生存挑戰,由於棲息地喪失、水下噪音及人類汙染和非法捕殺等原因,牠們都有在未來20~40年間滅絕的危機。◇

延伸閱讀
掃毒遭報復 厄瓜多總統:不會讓步
2024年01月12日 | 10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