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4歲求助低 張老師擴大守護大專生
「張老師」基金會近年透過多元創新服務守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原先針對12-18歲的「青少年支持服務」,113年度起,基金會要讓愛延續拓展至「12-24歲」大專青年,將與中部七所大專院校結合,使原先待在電話間的「張老師」們走進校園,讓心理輔導服務可以更被接受與看見。
根據台中「張老師」中心展示111-112年度服務成果,在1980公益專線總共投入180位義務「張老師」,服務30,173⼈次,校園心理健康講座221場次,服務57,762⼈;協助偏鄉地區或教育優先區之國中新生累積服務20所學校,共1,274⼈;針對學校、社福單位高關懷學生辦理⻘少年團體輔導服務8場次,共計服務408⼈次。年度總計服務超過8萬人次,傳遞正確的心理健康訊息。
根據統計,2014年開始,15-30歲的年輕族群自殺死亡率持續上升,被診斷精神相關疾病之人數也逐年攀升,因此由衛福部推動方案盼用心理健康「求助常態化」替代自殺常態化。張老師表示,這與中心服務的目標相同,但從服務中也發現相較於25-30歲,15-24歲的求助比率較低,「是否願意求助」對於15-24歲的族群來說尤其重要,因此,要如何讓其願意接受服務、自主尋找資源、從中介入,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因素。
因此,台中「張老師」除原先12-18歲的「青少年支持服務」,113年度要讓愛延續至「12-24歲」青年,將運用三級預防概念,設計多層次及面向的服務,讓原先「重治療、輕預防與促進」的心理健康風氣,多一級預防中「健康促進」觀念;未來台中「張老師」中心將與中部七所大專院校結合,使原先待在電話間的「張老師」們走入校園之中,讓心理輔導服務可以更被接受與看見。
主委張麗莉張麗莉贈送120套人際情緒桌遊給台中市國、高中(職)學校,也期待明年度的創新服務,能更貼近年輕族群的需求,傾聽迷網徬徨且無助的心聲,引導青年走進求助的管道,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