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損暴增 警解析詐騙手法

刑事局提醒,無論哪種話術,要求「交出金融卡」並「告知密碼」即是詐騙集團獲取「人頭帳戶」的標準行為。示意圖。(DAMIEN MEYER/AFP)
刑事局提醒,無論哪種話術,要求「交出金融卡」並「告知密碼」即是詐騙集團獲取「人頭帳戶」的標準行為。示意圖。(DAMIEN MEYER/AFP)

文/記者常懷仁

據統計,2023年(截至10月止)全般詐欺有3萬762件,其中可分為假網拍、投資詐欺、解除分期付款、假交友、假求職等詐騙手法。對此,刑事局預防科偵查員趙雲向《大紀元時報》分析這幾類詐騙手法的SOP,以及為何人們會因為這些手法受騙。

首先,從案件數來看,據警政署統計,2017年全般詐欺有2萬2,689件,財損數達40億餘元,假網拍3,591件、投資詐欺1,074件、解除分期付款4,255件;2023年(截至10月止)全般詐欺有3萬762件,財損數達69億餘元,假網拍6,949件、投資詐欺8,996件、解除分期付款5,761件、假交友案件數1,132件、假求職(截至11月止)621件。

從各類案件財損數來看,2019年財損數為42億餘元,假網拍3.5億元、投資詐欺為8億餘元、解除分期付款為4.5億元、假交友為2.4億餘元;2023年(截至10月止)財損數為69億餘元,假網拍為4億餘元、投資詐欺達40億餘元、解除分期付款為7億餘元、假交友為2億餘元、假求職(截至11月止)為3千萬餘元。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投資詐欺的發生數、財損數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原本在2019年僅1,894件、財損數為8億餘元,但到了2023年卻有8,996件、財損數達40億餘元。

警解析常見詐騙手法特徵

趙雲表示,假網拍常見手法有三。一、一頁式廣告,其特徵包含只賣單一商品、假冒名人名店、濫用聳動字眼、過分強調保障、無公司地址或客服聯絡電話;二、三方詐欺,其手法為歹徒騙買方匯錢到賣方帳戶,以及欺騙賣方已匯款而將貨品取走,讓買家損失金錢、賣家失物;三、盜用帳號從事假網拍,讓不知情者受騙。

趙雲指出,假投資是對方以掌握「平臺漏洞、 後臺程式」等話術,宣稱保證獲利、穩賺不賠且利潤豐厚,後續加LINE或加入群組,有自稱 「老師、指導員、分析師、總監」的人教學投注,且不斷有獲利的貼文,初期會獲利以引誘受害者加碼投入,加碼後則以各類理由不出金或直接凍結帳號、失去聯繫。

接著是假交友,歹徒透過網路搭訕,使用的大頭照大多盜用帥哥、美女照片,讓被害人陷入迷惘,認識過程中不曾見面,文字大多甜言蜜語,以老公、老婆、親愛的相稱,即使提供護照或證件卻難信以為真。

趙雲繼續表示,歹徒可能自稱為戰地軍官、軍醫、聯合國官員,聲稱要送包裹、禮物給被害人,佯稱運送需要付運費、關稅等理由, 或稱從聯合國請假前來找被害人,依規定需要付保證金,讓被害人前往匯款。

再來是假公務員,自稱檢警人員與被害人聯繫,並表示被害人因涉及刑案,需遵守偵查不公開,不得告訴任何人,且要求交付名下所有財產做清查、監管,使被害人交付金錢或提款卡、存摺、印章等。她提醒,檢警絕對不會在網路通知做筆錄,也不會用網路進行公文來往。

關於解除分期付款,趙雲指出,歹徒會假冒網購商店的客服人員,誘騙被害人操作ATM、App;至於猜猜我是誰,民眾接獲歹徒假冒親友來電,要民眾辨認聲音為某某親友,過程中裝熟或要求民眾更換通訊錄的電話號碼,再聲稱需要借錢。

關於解除分期付款,歹徒會假冒網購商店的客服人員,誘騙被害人操作ATM、App;至於猜猜我是誰,民眾接獲歹徒假冒親友來電,要民眾辨認其聲音為某某親友,過程中裝熟或要求民眾更換通訊錄中的電話號碼,再聲稱需要借錢。

最後是假求職,年輕人在網路上尋找短期打工機會,對方要求將帳戶影本、身分證、健保卡、印章、提款卡等寄出,就會提供打工機會,但這些都會被拿去開立人頭帳戶。

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詐騙手法,趙雲表示,近期已出現AI深偽影片,偽造名人的聲音、口型、面貌來介紹投資理財方法。這要如何分辨?她說,嘴形會跟聲音對不上,或是皮膚會異常光滑等。

至於深偽影片怎會被利用於詐騙?趙雲解釋,因為民眾比較相信專家或名人的說法,所以詐騙者會挑常見的名人去做偽造,像是最近就有副總統賴清德介紹加密貨幣投資方法的影片。大家會有眼見為憑的迷思,好像這名人真的有這個說法。

為何被騙? 警分析心理手法

針對詐團如何利用受害者的心態,趙雲說,假檢警是利用受害者不想涉及刑案的心態,所以會特別強調被害人可能涉及人頭帳戶、洗錢,若不處理可能留下案底等聳動說法;至於猜猜我是誰,對方會在電話那端不停說是被害人的親人,現在人在醫院,需要開刀,趕快匯錢,且對方會把時限壓得很緊,讓人很緊張而無法立刻求證。

關於假交友,對方會拉長線,可能會在交友軟體上花一、兩個月與被害人培養感情,一開始好像是正常聊天,後來就會說最近遇到不錯的投資機會,有沒有興趣或是可以借錢給他,他幫忙投資,每個月固定付錢給被害人。

至於解除分期付款,趙雲指出,對方會把狀況講得很複雜,用專業術語讓被害人懷疑是不是當初有做類似設定,在搞不清楚狀況下,認為按幾下按鈕就能解決;假投資是利用受害者想短期致富或不用太多成本就可以獲利的心態。

趙雲繼續表示,假網購是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態,對方會在網路上貼出很多價格低廉的商品,或是寄出貨到付款的包裹到被害人領貨的超商,但被害人不確定有無購買該商品,也不會想太多就付錢領取,打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被害人有購買的東西。

趙雲說,假求職是利用民眾急需工作的心態,對方會說只要被害人提供資料或在線上貼文等就可以賺錢,但需要提供提款卡、印章之類的資料;至於簡訊詐騙,對方可能冒充電力公司等,因為對方會挑繳費季節出手,讓人不疑有他。

老人常被騙? 24至39歲最多

至於被害人數及年齡分布,2022年詐欺背信(詐欺、背信合計)有5萬4,607人(詐欺有5萬3,062人、背信為1,545人);男的2萬6,539人、女的2萬8,068人;0~11歲12人、12~17歲844人、18~23歲9,348人、24~39歲2萬3,508人、40~64歲1萬6,518人、65歲以上4,324人。

對於被害人多分布在24~39歲的結果,趙雲表示,老人是一次被騙的金額可能比較高。年輕人則是喜歡在網路購物或因為學生比較沒有錢,會特別去挑買下殺的商品,所以容易上當受騙。

如何防範被騙?趙雲建議,若接獲這些資訊,可以多跟親朋好友交換意見;若是獨居長者,建議打165電話查證,因為最直覺;若是20~39歲族群,年輕人可以查證對方的臉書專頁近期有無貼文,或是剛成立專頁就立刻投放廣告,若其追蹤數、讚數可能是個位數、幾十人,這是詐團內部成員在洗頁面。

若被騙該如何補救?趙雲建議,立刻保全證據,如與對方的對話紀錄、造訪網站紀錄等,然後到附近的派出所報案。◇

延伸閱讀
防詐有技巧! 了解六種被騙心態
2023年11月23日 | 1年前
百人遭騙財損2億 警逮黑幫10人
2023年12月14日 | 1年前
發送近337萬封簡訊詐騙 警逮20人
2023年12月12日 | 1年前
8起網拍詐騙 逾250人受害
2023年12月11日 | 1年前
今年前11月 投資詐騙飆710件
2023年12月10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