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發負面文 衛福部:多關心避免憾事

多一份關心,少一點迷思,或許就可以給予網路上所需要的人,更即時的支持,結果就會不一樣。(123RF)
多一份關心,少一點迷思,或許就可以給予網路上所需要的人,更即時的支持,結果就會不一樣。(123RF)

文/記者李怡欣

您是否曾在網路社群看過朋友發表負面言論?認為對方只是心情不好,發洩完就沒事了。不過,衛福部提醒,不要輕忽!這可能是自殺的徵兆。多一份關心,少一點迷思,或許就可以給予網路上所需要的人,更即時的支持,結果就會不一樣。

好友驟然輕生離世,回顧其貼文或許早有蛛絲馬跡?衛生福利部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網路已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許多輕生警訊與求助訊息,就隱藏在貼文之中,我們都應該學會破除迷思、發現警訊,給予友人即時的關懷與支持。

常見對自殺者的迷思:

迷思一:自殺者是不是都沒有任何徵兆?

事實是:自殺者有可能在網路上留下明顯的警訊,像是在社群貼文上表達負面字眼!但也有可能是難以捉摸!因此,認識並學會如何辨別這些「警訊」是非常重要的!

迷思二:在網路上說「我不想活了…」只是想引起注意?不會真的去做?

事實是:在網路上表明要自殺的人,真的很有可能會去做!在網路上宣告想自殺或對人生絕望的文字,都可能是自殺徵兆的開端。出現這些狀況我們就應該提高警覺給予合適的關懷。

迷思三:他看起來好轉很多!應該已經走出情緒的陰霾?

事實是:有許多疾病及壓力會惡化體力。而當活動能力、體力開始改善,但仍存有自殺想法時,便有可能付諸行動。此外,當有明確結束生命的目標時,心情轉為異常平靜,此時反而是亟需他人支持的時刻。

衛福部表示,主動破解迷思,察覺到網路自殺訊息警訊時可以這麼做:

1. 主動關心:

無論對方是否會去做,可以先主動關心。

2. 陪伴傾聽:

朋友透露自殺念頭的訊息時,可以陪伴他、傾聽他的想法。

3. 同理看待:

以「認知同理」的方式,讓他知道有人在乎著他。

4. 提供其他資源:

適時提供對方能獲得即時支持的其他管道,讓更多人一起陪伴他走下去。

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建立一個安全健康的關懷防護網刻不容緩。衛福部提醒,任何一次的自殺企圖都是自殺者向外界求助的訊號,不應該誤解為了獲得他人的注意而忽略 ,否則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更致命的危機。◇

●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珍惜生命;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延伸閱讀
廣州方艙傳自殺 陸媒報導遭下架
2022年11月25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