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擾臺】明年恐增匿蹤戰機刺探情報
中共軍機近年擾臺數量大幅增加,從2021年972架次、2022年1‚737架次,到今年可能將突破3千架次大關。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研判,明年起共機擾臺有5大關注重點,包括數量更多、距離更近、無人機增加、空中加油機常態演練,更重要的是還可能派遣匿蹤戰機來刺探情報。
美國國防部19日公布《中國(共)軍力報告》(CMPR),內容提到,中共2022年一共出動1‚737架次軍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ADIZ),比起2021年的972架次,大幅增加79%,而且派出的軍機類型也更加多樣化,包括無人機也被派遣至臺灣防空識別區中,占比約10%。
談到共軍不斷強化對臺的軍事威脅力道,張延廷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共軍近年強調「戰場在哪裡、訓場就在哪裡」,目的是要將訓場與戰場合一,以應付未來實戰發生。如今臺海周邊已成共機常態的活動範圍,劍指臺灣的意味非常明顯。
他表示,共機擾臺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去年有1‚737架次,今年至今已有將近3千架次,今年底可能會突破3千架次大關,而且未來數量只會越來越多。
張延廷細數今年擾臺共機的機型,包括共軍重型戰鬥機殲-11B、蘇-27、蘇-30、殲-16與轟-6轟炸機,「都已經常態擾臺了」,而且包括無人機BZK-005、BZK-007、雙尾蠍、翼龍、無偵-7擾臺數量也在持續增加,還對臺灣本島進行順時針、逆時針繞圈飛行。
共機今年首次進行空中加油
他接著說,中共「運油-20」今年也首次在巴士海峽進行空中加油,還有速度較慢的「殲轟-7」也在西南空域活動,共軍這些動作,代表對臺灣空域已經掌握得非常嫻熟。他表示,從上述的情況來看,共機擾臺不僅數量大幅增加,而且在軍機的類型上、有人機與無人機的搭配上,也朝向多元組合。
不僅如此,共軍也不斷在壓縮臺灣的防空領域。張延廷表示,臺灣空防的第一線原本是「海峽中線」,但近年中共片面改變現況,已經不承認臺海中線的區隔,而且還派軍機常態在臺灣海峽空域執行所謂「戰備警巡」,不斷飛過海峽中線,使得海峽中線沒有了。
他表示,臺灣的第二線是「訓練空域線」,原本臺灣本島領海基線以西24海里,都是國軍的訓練空域,但如今共機已經抵近到臺灣的訓練空域,如果連「空域線」都沒有了,臺灣將只剩12海里的「領空線」。
對於中共「戰略壓縮」臺灣的防禦空間,張延廷表示,國軍目前有三個短板,首先是空軍僅有300架主力戰機,而且機齡老舊,空軍戰力過於薄弱;其次是後勤補給較為困難;第三則是缺乏飛行員,所以無法對擾臺共機一對一攔截與警戒。
共軍7種軍機對臺灣威脅最大
面對共軍的步步進逼,張延廷表示,當前共軍有7種軍機對臺灣「威脅最大」,分別是戰鬥機殲-10C、殲-11B、殲-16、蘇-27、蘇-30、殲轟-7、以及空中加油機運-20,但這些機型國軍「從來沒有攔截過」。
張延廷透露,國軍目前只能採取戰略退讓,以退讓換取和平,因為國軍緊急起飛的防空攔截機若不退讓、硬要把解放軍軍機「擠出去」的話,雙方可能會打起來。
他表示,24海里其實已經很接近臺灣本島,但國軍空軍不能飛到共機旁邊去,要不然可能會擦槍走火,所以只能在24海里線與12海里領空之間,靠近臺灣本島這一邊飛行,對中共軍機進行戒備監控,但國軍空軍不能再退讓了,因為目前空防只剩領空線這一線了。
共軍擾臺力度只會越來越大
張延廷警告,若照這樣的趨勢發展,共軍的擾臺力度只會越來越大,明年起有五大重點必須關注:第一、共機距離臺灣本島可能會越來越近;第二、無人機的數量可能越來越多;第三、中共可能會派遣匿蹤戰機來刺探情報;第四、擾臺軍機的架次還會增加;第五、共軍空中加油機可能會在巴士海峽或海峽中線進行常態性演練。
他表示,目前臺灣使用的是都卜勒雷達(Doppler radar),但這種電子脈衝式的雷達無法補捉到匿蹤戰機,若中共派遣大量匿蹤戰機,將對臺灣空防造成巨大危害,建議國軍應該盡快採購量子雷達(Quantum radar)或米波雷達(Meter wave radar)來因應。
張延廷認為「中共情蒐」是重點,他們的無人機全部沒有掛武裝,全部是偵察裝備,電子光學相機、合成孔徑雷達,也包括採收雷達頻譜都收進去,完全即時傳輸,不用帶回去再分析,直接就傳輸過去了,這就是做戰場經營。
「我認為我們在這一方面,用兵上是不是要更積極一些」,張延廷表示,這樣才能給國民在安全感上有更好的依託跟依賴。
至於該如何應對中共無人機?張延廷建議,目前臺灣的銳鳶與騰雲無人機,在性能發展上遇到一些困難,美國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臺灣方面應該尋求美方的協助來取得先進技術,甚至與美國合作共同研發無人機,這樣對臺灣的戰力與情報偵測能力都會有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