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底文化「鹹酸甜」成果展 探索客家文化內涵
彰化縣約有9萬多的客家人口,員林市約占15%,因此客家委員會、彰化縣政府與員林市公所攜手以「員林客底文化鹹酸甜」為主題,23 日上午在張氏家廟辦理成果展出及有聲書教材發表,由大饒社區快樂樂團帶來活力舞蹈開場,員林市長游振雄、客委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立法委員陳素月、彰化縣政府民政處副處長陳俊南、客委會委員邱美都與貴賓們一起打開該本以員林市歌、在地俚語為主的有聲書教材,期使民眾能有機會參與並探索員林客底文化的內涵。
游振雄表示,彰化縣客家族群主要分成兩個脈絡,一為「饒平客」,聚集在員林、永靖、埔心地區,講的是「饒平腔」,另一為講「四縣腔」的客家人,主要分布溪州、埤頭,客委會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標準對台灣地區客語進行各項研究,發現客家語言已達「嚴重瀕危語言」標準,為保留台灣重要的語言文化,推動辦理「推展客底文化發展試辦計畫」,員林市公所透過田野調查、工作坊的辦理,擾動在地居民檢視自己的根,所以計畫中的出版品有不少在地民眾共同參與製作,例如有聲書的錄製,聲音即是由在地客語老師和員林腔的居民一起錄製。
游振雄表示,該計畫獲得客委會與縣政府補助130萬元,員林、埔心、永靖可說是台灣重要的客家人聚落,像是員林的「三條江家」、「溝皂張家」、「挖宅黃家」、「大埔游家」、「大饒張家」等族姓多屬客籍人士,因為社會演進生活習慣、語言都已經在地融合,但在祭祀、腔調等跡象面都能覺察到祖先傳承的文化,這次許多長者參與時才想起小時候長輩有提到自己是客家人。
因此,該本有聲書的創作即以員林人文特色、景觀、產業為題材,希望透過歌曲展現員林豐富多元的面向,使用員林腔的閩南語加上饒平客語的雙聲調朗誦,讓員林的多元又增加了語言文化的獨特,希望大家一起認識員林腔,也學習饒平客語。
游振雄強調,員林多是客籍祖先來台開墾,包含漳州平和、詔安和最多的廣東饒平客籍為主,也多分布在大饒、溝皂(舊稱火燒庄周邊)等區域,從耆老對長輩的稱呼(稱母親為阿依a i或依啊 i aˇ)或是員林腔等,還是可以發現和客底文化及饒平客語發音相似之處;祖先對人文教育的注重,讓員林從興賢書院到現在市內有五所高中職培育許多優秀的人才和學子,帶動員林經濟的穩定成長,讓員林成為近年彰化縣經濟穩定成長的城鎮。
游振雄指出,記者會舉辦場域張氏家廟就是來自饒平的張氏祖先所在地,九二一地震時建築物嚴重受損,在家族自己動員出錢出力之下修復完成,彰顯員林客家的精神─家族團結合作,而這精神不只呈現在家族中,也在員林人對經濟發展的努力拚搏精神上,所以今天的成果展示的不只是這個計劃期間大家攜手努力的成果,更凸顯員林人在文化傳承上的成果。
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表示,語言活絡,文化才能安定。他說,員林市公所承辦彰化部分的客底文化發展示範計劃,藉由工作坊、教材編輯、教學、文化體驗,歷經兩年的時間,終於有了成果。
尤其員林在地的特色與眾不同,所出版的有聲書,是非常珍貴的。饒平腔在客語中是比較強勢的語言,但是只有少數族群在使用,希望透過此活動讓大家認識,也希望未來多與縣府及員林保推展饒平客語。
23日當天上午的成果發表活動,除展示計畫活動成果、出版品外,也將計畫中透過無人機拍攝的3D影像讓大家透過自製3D眼鏡欣賞,還有文化闖關、體驗活動和市集活動等豐富內容,參加饒平客語闖關遊戲集滿3個戳章即可兌換小禮物和手作材料,吸引民眾一起參與,探索員林客底文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