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洪災為鑑 港防海平面上升
近日,北京、河北發生嚴重洪災,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承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洪災背後的「海綿城市」建設問題再次引發關注。資深工程師黎廣德認為,中國的工程技術「絕對不弱」,但計畫實行時牽涉到「政治掛帥」下的中國整個體制問題;香港雖在排水系統等工程方面比中國城市好,但香港面臨未來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問題,海岸有淹水危機。
海綿城市並非排水優先
澳洲國立大學自然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許洪章對澳洲廣播公司(ABC)表示,北京近年致力於建置海綿城市的洪水管理系統,原始設想是既可避免洪災,又能有效收集雨水並補充地下水;但經鄭州實際驗證,這個策略不太好,因海綿城市的構思並非排水優先,而是強調利用環保措施收集排水,它無法應對暴雨導致的洪災。
許洪章說,最大問題就是因氣候變遷而生成的颱風或強降雨災害日益頻繁,並且越來越強烈,海綿城市就是不太好的想法。他認為鄭州水災後,北京並未記取教訓。
「海綿城市」實行涉中國體制問題
黎廣德於8月3日對《大紀元》表示,「海綿城市」有三個目標,「一個是減低水災的威脅,第二是解決不夠水的問題,包含把有限的水源儲存,第三是減低水的汙染。」而建設「海綿城市」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設計規劃,包括一些綠地、濕地的設計、增加蓄洪池等;另一個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包括不同部門的協調、提前防備等。
他表示,現在中國所謂的海綿城市的整個概念,是針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而在針對氣候變化上,中國在過去其實已推行了很多不同計畫。2013年中國將「海綿城市」的理念納入國家戰略,又分別於2015、2016年確定兩批共30個海綿城市試點名單。
黎廣德指出,中國提出海綿城市儘管已超10年了,但實際上在很多城市看不到明顯的效果。其中一個最大挑戰是,當設計規劃一個城市時,需要很多不同部門配合,但因部門的不同利益關係,出現不少失調情況。例如,很多城市要多收地來蓋房子,它往往就忽略海綿城市需要更多的綠地。
黎廣德直言,整個計畫牽涉到中國整個體制的問題,在城市規劃、城市設計、設置等方面都不到位。他強調,如果從工程技術上來說,中國工程師的能力絕對不比香港、東京弱。現在欠缺的是整個城市管理,變成一個政治問題,「現在很多中國城市的市長,如果他們每天重點要學習習近平思想的話,他哪有空管什麼海綿城市啊?
香港防洪設施無法處理海平面上升
過去幾年,颱風暴雨侵襲中國南方,廣東多個城市包括澳門,市區都出現大面積水浸。但香港由於擁有較好的排水系統和防洪設施,大部份地區都未出現這些問題。有中國媒體也稱讚,香港這個「海綿城市」在應對暴雨方面,值得中國其他城市學習和借鑒。
不過,黎廣德表示,香港其實沒有真正應用海綿城市的概念,「它有時候用這個名詞,但根本不是這回事」。香港渠務署已制定一個降低街道積水氾濫風險的計畫,所以今年來建了不少大的蓄洪池,包括跑馬地、西區等地區。
從水務管理上看,建大面積的蓄洪池是工程上很基本的基建,並無特別之處,黎廣德指出,海綿城市的主要建設是綠色基建,香港其實沒有做多少綠色基建,沒有太多增加綠地,反而是採取水務工程的策略。
黎廣德補充,香港要面對的不是海綿城市那麼「窄的概念」,最終還是要應對氣候的變化。「香港在處理水位上升方面做得很差勁,水位上升不是蓄洪池能夠解決的事情,而是要做海岸防護基建。」但香港對海岸防護的基建完全沒有啟動。
「香港是有很大的危機的,因為香港最貴重的物業都在海邊,將來水位一上升的時候,有些可能就完全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