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歐美投資資金流出中國
【大紀元2023年0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全球投資者正越來越多地選擇繞開中國市場,轉而投資於其它新興國家。分析顯示,隨著美國和歐洲投資者對中國這個亞洲巨大市場日益警惕,在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資產大幅飆升。
路透社報導,今年以來,投資者對中共的厭惡情緒有所加劇,原因包括中國經濟在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後反彈步履蹣跚,北京缺乏強有力的政策令人失望,以及中美在貿易、科技和地緣政治方面的緊張局勢再度加劇。
這使得部分資金轉向直接受益於中國經濟陣痛的市場,如墨西哥、印度、越南和其它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取代中國的地區。其他投資者則轉向巴西等增長前景更好的市場。
ETF管理公司Global X駐紐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馬爾科姆‧多森(Malcolm Dorson)說:「中國的出口主導地位正在減弱,這為其它新興市場國家填補空白創造了機會,包括墨西哥、印度和東南亞國家。」
他說,全球供應鏈所需的變革規模可能會在未來十年推動此類資本流動。
「中國業務無人問津」路透社報導,Refinitiv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以中國為重點的共同基金淨流出6.74億美元。與此相反,近1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了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共同基金。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iShares MSCI新興市場(中國除外)ETF吸引了創紀錄的10億美元淨流入。
信怡泰(SEI)亞太和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組合經理劉煒堂(John Lau)表示,拉美市場有利的增長和估值、韓國和台灣企業受科技驅動的順風,以及供應鏈的變化,都為投資者提供了比中國更好的機會。
高盛(Goldman Sachs)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中旬,12個月來外資買入亞洲新興市場(中國除外)股票的金額達到390億美元。這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超過通過滬港通計劃流入中國內地股票的資金。
晨星(Morningstar)跟蹤的十大中國共同基金的規模已從2021年的峰值下滑40%以上。
瑞銀中國精選股票基金(UBS China Opportunity Equity Fund)截至6月底的資產縮水至45億美元,僅為2021年1月水平的1/4。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首席信息官傑弗里‧詹蘇巴基(Jeffrey Jaensubhakij)表示,隨著全球供應鏈發生轉變,其中大部分資金「基本上已從中國流出,進入墨西哥、印度、印尼和越南等國家」。
總部位於波士頓的咨詢公司康橋匯世(Cambridge Associates)的高級投資總監本傑明‧洛(Benjamin Low)說:「在過去的6至12個月裡,幾乎沒有人詢問以中國為重點的委託業務。」
他說,他的一些客戶轉而關注日本等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
中國滬深300指數今年持平,而日本日經指數上漲25%,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近19%。
中共令投資者望而卻步自唐納德‧川普(特朗普)政府禁止美國對中共軍工企業進行投資後,投資者開始變得膽怯。而在喬‧拜登總統的政府將禁止名單擴大到芯片和量子計算等行業後,投資者變得更加膽怯。
雖然這些限制中有許多適用於出口和風險投資,但組合投資者們都在提防觸犯投資限制或陷入制裁。
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對沖基金業務發展經理說:「現在的情況比去年更糟,因為去年投資者還有一些東西(即重新開放)可以期待。」
他說,該基金在過去幾個月中一直在努力從外國投資者那裡籌集新資金。
中共本週承諾加強刺激措施以支撐經濟,這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些希望,但現在說其會對外國資金流入產生什麼影響還為時過早。
除了金融風險之外,西方機構投資者還擔心中共帶來的聲譽風險不斷增加。投資組合經理表示,即使是向內部合規部門和管理層證明對華投資的合理性也越來越困難。
例如,加拿大5月舉行議會聽證會,檢查國內幾家養老金機構與中共的關係。拜登政府還在制定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華投資。
畢盛資產管理(APS)公司首席投資官王國輝(Wong Kok Hoi)表示,「由於政治壓力,美國、加拿大和一些歐洲投資者正在撤離中國。從表面上看,繼貿易戰和科技戰之後,美國似乎又開始了一場投資戰。」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