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地面設備產值 國科會:拚2025年3千億
國科會29日召開第5次委員會議,聚焦臺灣太空科技發展,未來將鎖定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應用服務等4大目標;2022年臺灣太空產業產值達新臺幣2,158億元,地面設備占98.7%,將力拚到2025年增加800億元產值,衝上近3千億元。
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朱崇惠表示,臺灣太空產業2022年產值來到2,158億元,其中地面設備占比98.7%、金額達2,129億元,目前已具備相當規模,未來2025年地面設備相關產值,預估至少增加800億元、衝上近3千億元,另也希望整體太空產值能在2029年突破兆元大關。
為因應產業發展及創新應用需求,國科會跨部會推動太空科技發展,鎖定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應用服務等4大目標市場。
朱崇惠指出,在衛星製造方面,將規劃育成衛星系統新創公司,透過國產衛星計畫驅動產業升級、建立自主衛星供應鏈;在發射服務方面,將升級旭海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及建置國家發射場域,並發展可將百公斤以上衛星送入低軌道的衛星發射載具。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過去曾透露發射場域可能座落屏東或臺東。不過,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此次表示,由於臺灣可作為國家發射場域的地點有限,選址牽涉層面甚廣,例如要依原住民基本法、與原住民族協商,並考量在地、技術等需求,達到共識後會盡快對外報告。
至於衛星應用方面,朱崇惠說,將從公部門應用推動民用,例如國土規劃、觀測等衛星影像加值服務,以及防災、海事、偏鄉、車聯網、無人機等通訊應用服務。此外,目前雖尚未收到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通知,但獵風者衛星預計今年第三季升空,將持續推動加強資料的商業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