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發芽茁壯看見希望 乳癌病友:生活找到重心
乳癌高居女性十大癌症之首,儘管治癒率高,但對病患來說,無論手術、化療等治療,都會產生折磨的副作用,抗癌之路相當煎熬。現年36歲的乳癌病友陳乙先向《大紀元時報》分享,面對罹癌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希望感」,生活中要找到一些重心或興趣,會覺得「活著是有意義的」,「快樂」也能夠減緩癌細胞惡化,更多的正能量,能回饋到身體健康上。
第九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26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總計253件作品參賽,25幅作品脫穎而出,得獎者也在現場,分享作品中充滿勇氣、夢想的生命故事。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抗癌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當參賽者願意敞開心房,用攝影表達面對癌症的態度,那份誠懇,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以作品《養育生命》獲得癌友組佳作的陳乙先,現年36歲,在去年5月確診乳癌後,搬到台北做治療,她向《大紀元時報》分享,確診當下其實很錯愕,「很難將自己與癌細胞聯想在一起」,當下她只能不停掉淚,懷著忐忑的心,向父母、先生告知這件事,最後因北上就醫,有機會與長年相隔兩地的先生重逢。她感性表示,過程中,「家人給予很多支持」。
罹癌後,陳乙先也在窗台築起小花園,從植物的發芽茁壯中,看見癌後的自我延續。她分享,回想起化療第三次療程期間,全家一起到陽明山竹子湖賞花,當時因化療的上吐下瀉,身體非常虛弱,「一度懷疑能夠撐過下一次化療嗎?」但是看到花朵們非常有生命力,突然升起一絲希望,因此向父親說,想要買一盆植物。
談到種植花草話題,她侃侃而談地分享,照顧植物能夠忘記疼痛,也很有體悟,植物就像個參照,讓她學習如何照顧自己,比如為植物去除害蟲時,有點像她現在的身體,要將不好的東西去除,過程要非常有耐心。
陳乙先感性分享,植物已逐漸成為每天的新目標,面對罹癌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希望感」,生活中要找到一些重心或興趣,會覺得「活著是有意義的」,感到「快樂」也能夠減緩癌細胞惡化,也會有更多的正能量,能回饋到身體健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