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白化現象 突顯海洋汙染問題

海科館飼養的白化錘骨雀鱔,俗稱活化石。(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飼養的白化錘骨雀鱔,俗稱活化石。(海科館提供)

文/記者陳秀媛

人類有白化現象,海洋生物也有。基隆海科館的潮境智能海洋館C區,飼養一尾體長近1公尺、長相奇特、身軀潔白如雪的「錘骨雀鱔」,有扁平的吻部與尖牙,因形似鱷魚又名鱷雀鱔,俗稱幽靈火箭、鱷魚火箭等。海科館表示,這尾錘骨雀鱔身軀潔白如雪其實是白化現象,同時也突顯海洋重金屬汙染問題。

海科館說明,錘骨雀鱔為外來品種,是北美洲最大淡水魚之一,自侏羅紀晚期就在地球上一直生生不息,外表和習性幾乎沒有改變,因此也被稱為「活化石」。原生地區分布在墨西哥或美國佛羅里達州沿岸河流或河口,早期是被准許進口的觀賞魚,目前為維護本土物種和避免生態遭破壞,已被列為限制輸入魚種。

海科館這尾錘骨雀鱔,為民眾捐贈給海科,已飼養一年多。海科館飼育解說員邱憶群分享,平常照料這尾俗稱白化幽靈火箭,會餵食朱文錦跟蝦,雖說這種類生性兇猛,但館內這隻錘骨雀鱔進食的動作卻頗為秀氣。

海科館研究人員提到,白化症或叫完全白化病,為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人類發生率大約為兩萬分之一,而目前魚類發生的機率還無法確定,可能在數萬分之一到數十萬分之一不等。這種個體常常被稱為白子。白化表現在魚身上的案例,日益多見。近年來發現假性白化數量有增加現象,像石斑魚就出現越來越多的案例,科學家懷疑與環境因素的重金屬影響基因改變有關,也突顯海洋重金屬汙染問題。◇

延伸閱讀
生生不息 海科館放流幼鱟回大海
2022年07月14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