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電動車全球商機 貿協:臺灣車電拚下個兆元產業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等三展在12日同步開幕,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看好,臺灣汽車電子產業,直言有機會成為臺灣下一個兆元產業。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則說,過去是得半導體得天下,而在未來3年,是得到電動車的三電「治天下」。
2023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今天起至15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展出,吸引國內外97個國家、830名業者參展,展出規模達2,200個攤位,包含士林電機、成運汽車和鴻海精密等指標大廠。
黃志芳表示,疫情之後新車的需求受到晶片短缺的影響而延後,但反讓售後市場成長,以汽車零配件而言,去年臺灣相關出口成長40%,對美成長超過八成。另外,汽車電池的近年的出口值與產值直線上升,從中看到臺灣的發展機會。
他說,據研究機構的預估,受到全球電動車發展趨勢的帶動,到2025年時,臺灣汽車電子的產值可以達到6千億新臺幣,有機會成為臺灣的下個兆元產業。
另外,長遠而言前景備受期待,黃志芳表示,現在預估到2035年時,全球電動車年產量可高達1,500萬輛,屆時臺灣電汽車電子的產值會跟著提高,這與兆元產業的願景相呼應。
關於全球電動車的發展,李詩欽在該展覽的開幕記者會上說,在2022年時進度加快,全球去年電動車出貨量超過1千萬輛達到1,052萬輛,首次突破全球乘用車的10%達到13%,「在這樣快速挺進的市場變化裡,臺灣沒有缺席。」
李詩欽說,在過去,是得半導體得天下,而在未來的3年,則可能是得到電動車的三電,包括:電機、電控與電池,再加上軟體實力,才可以治天下。
他透露,去年組成臺灣有史以來的電動車參訪團赴美,今年的行程不只會去美國,還會到墨西哥,因為墨國是全球第五大的汽車出口國,而臺灣企業已在美墨邊境布局三十多年,希望藉著這次參訪強化與墨西哥間的關係。
鴻海與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共同參展,現場展示旗下3款電動車Model C、Model B、Model V,也展示車用半導體與模組產品。
「這是鴻海首次在國內參加這樣子的汽車展覽。」鴻海發言人巫俊毅受訪表示,希望通過展覽展示鴻海在電動車上的發展速度與成果,同時藉此讓國內年輕學子更有意願一起討論未來的電動車產業。
巫俊毅說,現場展示鴻海在過去2~3年來推出的概念車,未來鴻海每年會推出1~2部新車,而第一部Model 3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量產,並在明年進行上市,未來鴻海鎖定全球每輛電動車價格約三萬美元(約九十萬元新臺幣)的市場。
他說,目前鴻海最大的生產基地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去年底俄亥俄州廠電動皮卡產線也進入量產,今年也會協助客戶推出電動原型車,預計該基地明年會進一步擴大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