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電子產品 不利幼兒情緒發展

臺灣雙薪家庭居多,占比1/4以上幼兒沒有共讀經驗,加上幼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長,對情緒能力發展越不利。學者12日建議,幼兒情緒學習應「從家開始、零歲起步」。(國科會提供)
臺灣雙薪家庭居多,占比1/4以上幼兒沒有共讀經驗,加上幼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長,對情緒能力發展越不利。學者12日建議,幼兒情緒學習應「從家開始、零歲起步」。(國科會提供)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

情緒能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礎,也是終生教育的重要素養。國科會推動「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運用科學實證資料,發現臺灣雙薪家庭居多,占比1/4以上幼兒沒有共讀經驗,加上幼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長,對情緒能力發展越不利。學者12日建議,幼兒情緒學習應「從家開始、零歲起步」。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指出,幼兒情緒能力並非完全先天養成,後天環境學習更重要,例如基本情緒表達能力,大約9成幼兒在1歲時就接近發展成熟,但3至4歲幼兒的情緒調節能力只有3成可以經常做到,顯見後天家庭環境與學習,扮演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重要角色。

調查結果發現,超過26%幼兒至4歲時仍從未或幾乎沒有親子共讀的經驗,家長每天與孩子共讀的比例不到2成,遠低於國外的6成。張鑑如表示,親職參與部分以母親為主,父親雖有參與但程度顯著低於母親,與工作時長有很大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幼兒在家平均每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1歲26分鐘、2歲79分鐘、3歲100分鐘、4歲105分鐘,遠超過衛福部國健署建議的2歲以下不使用3C產品、2至3歲為15分鐘以內、3至4歲不超過30分鐘、4至6歲不超過1小時。

張鑑如分析,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越長,對於幼兒情緒能力發展越不佳,且1歲開始就出現這樣的關聯性;使用最多的3C種類為電視,其次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因此,她建議,家庭環境4大關鍵可以幫助幼兒情緒發展,包含家長正向回應、多樣環境、親職參與、親子共讀等。

當然,張鑑如認為,政策上走向應重視親職教育,建議教育部及衛生福利部等相關部會合作推動,讓孩子們的情緒能力在良善的育兒環境、各方支持系統下完好發展。

延伸閱讀
國科會拚年底開發臺版ChatGPT
2023年03月15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