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拚年底開發臺版ChatGPT
OpenAI公司開發的聊天室機器人ChatGPT可協助生成文章內容,近期在全球風行,國科會主委吳政忠15日表示,年底前將開發臺版生成式對話引擎模型,並加入臺灣半導體擴大優勢。不過,專家提醒,AI聊天機器人的認知偏誤(Bias)很難完美解決,只能減少發生,使用者也要具備知識才能鑑別資料是否有誤。
國科會15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多名立委關心ChatGPT帶來的隱憂,立委陳培瑜提醒,若要發展臺版ChatGPT要注意個人隱私問題;立委鄭正鈐試用ChatGPT,發現詢問「中華民國是不是一個國家?」簡體版與繁體版的回答不同,會符合相關立場。
立委張廖萬堅質詢時表示,ChatGPT生成的文章有「智能」、「質量」等中國式用語,同時他也關注臺灣相關研發進度。對此,吳政忠回應,臺灣將打造「可信賴的生成式對話引擎模型」,並力拚年底上路。
不過,吳政忠說,光美國微軟公司投資OpenAI公司,就高達100億美元(約新臺幣3‚070億元),臺灣科技預算僅新臺幣1,300多億元。因此,臺灣不可能發展全面性的ChatGPT。他說,國科會將透過公私協力、運用臺灣半導體優勢,皆是臺灣的契機。
AI軟體運用過深 恐降低學生作文能力
但國內外媒體陸續報導聊天機器人有不當言論的問題,甚至針對人權議題出現符合中共官方的論述。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兼電資學院副院長高宏宇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ChatGPT是一個大型的語言模型,主要運用透過網路文章、電子資料等語料庫訓練而成。
高宏宇指出,比如中國大陸(中共)推出的聊天機器人,他們訓練的語料庫都是經過挑選,甚至只要出現與「臺灣」詞彙相關內容,都是比較負面的文章。
尤其ChatGPT也會大量運用搜尋引擎收集資料,可能占據大部分版面就可能有主導權。高宏宇說,「其實這個問題存在已久,即使Google標榜沒有Bias,但我們看到的世界,都是Google給你的資訊。」
高宏宇認為,網路上生成更多的類似內容農場的文章,似是而非的東西變成潮流、或是民眾的討論熱潮,的確可能影響到ChatGPT的一些邏輯,愈多錯誤訊息,AI聊天機器人生成的機率就會很高,儘管後面有人工校正的部分,但不可能盡善盡美。
高宏宇表示,使用者應用ChatGPT這項工具時,自身也要有足夠知識做到鑑別與過濾。他提醒,AI軟體運用過深,就跟習慣打電腦中文輸入一樣,很多中文字都寫不出來,可能教育部也要注意,未來學生作文能力降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