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科技回應社會需求 吳政忠:有望打造新護國神山
高齡科技產業策略會議6日登場,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臺灣科技產業邁進先進國家行列,有更多的義務與責任,科技必須回應社會需求,目前長照支出已突破新臺幣600億元,臺灣應藉此機會,打造下一座護國神山。
吳政忠表示,臺灣將在兩、三年內邁入超高齡社會,意即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超過65歲,未來會觸發更多醫療支出;今年長照經費逾600億元,國家如何把支出在5年、10年後,轉變成收入就是重要課題。
他說,臺灣不只有製造和代工,也不是過去只有高收入者才能有長照資源,科技應該要回應社會需求,讓高齡長者能享受臺灣科技成果。
吳政忠認為,全世界人口面臨高齡化之際,這是產業界的機會,讓數位科技結合高齡相關產業,不但可以頭尾相接、回應社會需求,不排除能「賺下臺灣下一個護國神山」,成為臺灣另一個邁向國際的產業,而現在就是很好的練兵機會。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指出,臺灣科技發展在過去20年,大量集中於個人電腦、網路、手機、數位經濟平臺等,累積下來的科技能力相當充足,例如最近興起的外送平臺,就沒有運用到很新的硬體科技,主要是整合數位科技及GPS定位,就能因應現代社會的外食需求、帶來便利性。
童子賢認為,全球經濟所得走在前頭的國家,都逐漸步入高齡社會,臺灣面臨相同狀況。他說,高齡科技產業背後商機相當龐大,只要通過需求者的考驗,「產業規模一定是以千億計算,只是多少的千億而已。」
鄭文燦:高齡產業2025年將創3千億商機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政府在科技發展各個創新領域的投入,不只有5+2創新產業,去年還投入運動科學,但更重要的是,臺灣人口趨勢現在邁向高齡化社會,2026年就會有20.8%占比(約500萬人)是高齡者,因此永續就業的規劃將深入社會。
鄭文燦指出,適合高齡的生活與就業、文化學習、休閒、照護等,需要投入很多新科技,讓高齡照護更全面和人性化,預估臺灣2025年高齡科技產業商機將超過3千億元。
鄭文燦說,不僅有數位科技、人工智慧(AI)、智慧聯網(AIoT)應用,甚至社會服務、健康照護住宅等,科技產業將帶給社會很多貢獻,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陳東升表示,現在勞動市場轉變非常快速,如果等到失業再去學習,可能錯過良機,目前丹麥工作者有47%仍有參與其他技術知識的訓練,且丹麥職業訓練、終生教育及企業與公民團體課程,是完全開放的模式,政府可以借鑑來推動勞動相關的新制度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