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空間保留法」 根除攝護腺

王百孚醫師表示,「雷氏空間保留法」保有原本治療攝護腺癌效果,更改善高風險和較嚴重病患治療後的生活機能。(彰基醫院提供)
王百孚醫師表示,「雷氏空間保留法」保有原本治療攝護腺癌效果,更改善高風險和較嚴重病患治療後的生活機能。(彰基醫院提供)

【記者謝五男/彰化報導】

78歲的陳先生,多年來接受藥物治療頻尿、夜尿及排尿困難等症狀,但症狀曾經愈加惡化,甚至發生最嚴重的急性尿滯留現象,最後接受導尿引流;經切片病理檢查確認為局部擴散的第三期「攝護腺癌」,若接受根治手術治療等多重治療,將造成難以恢復的尿失禁後遺症。

彰基醫學中心執行「雷氏空間保留法」之攝護腺根除手術後,陳先生完全不再需要紙尿褲或護墊、排尿也更順暢,而且沒有復發現象。

彰基指出,陳先生飽受頻尿、夜尿(每晚2-3次)及排尿困難等症狀之苦,雖在外院接受藥物治療,但在71歲(2016年4-5月)期間,症狀越來越惡化,甚至發生最嚴重的急性尿滯留現象,完全尿不出來,最後接受導尿引流。後續接受一系列檢查,發現攝護腺癌症指數高達到53.98(正常值應小於4),切片病理檢查確認是「攝護腺癌」,骨骼掃描未發現有轉移至骨骼的病灶,但磁振造影掃描發現癌細胞已經穿出攝護腺外膜,屬於局部擴散的第三期,如欲接受根治手術治療的話,也不能保留攝護腺兩側可能被癌細胞侵犯的神經血管束,加上後續很可能必須搭配輔助性的放射及賀爾蒙抑制治療,如此多重治療的結果,往往造成難以恢復的「尿失禁」後遺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接受病例的彰基泌尿道癌症中心主任王百孚醫師表示,陳先生的「攝護腺癌」屬於比較不容易根治的病情,加上年紀稍高,過去病史又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和腦部小中風,很多醫師在這種情況下比較不願意、也沒把握建議手術治療,而且經過攝護腺肥大藥物控制,稍微改善了排尿症狀;所以,陳先生對於積極治療一度猶豫不決,但在擔任護理師的女兒及家人的鼓勵下,接受手術治療。

2016年6月15日,以達文西機械手臂為陳先生執行「雷氏空間保留法」之攝護腺根除手術及骨盆腔淋巴清除,手術成功順利,後續並搭配輔助性的放射及賀爾蒙抑制治療;同年10月起,攝護腺癌症指數就已經下降至幾乎測量不到,追蹤到現在近7年期間,完全沒有復發現象,可以說是完全根治。

王百孚指出,值得一提的是陳先生術後的病理檢查,發現70%的攝護腺腺體都被癌細胞侵犯,不但已穿出攝護腺外膜,而且兩側的骨盆腔淋巴腺也有癌細胞的轉移,也就是實際的病理分期已達第四期。陳先生經過手術、放射及賀爾蒙抑制多重的治療,沒有嚴重的尿失禁現象,在手術2-3個月後,便已完全不需要紙尿褲或護墊了,排尿也更順暢,恢復正常的生活,這應該要歸功於「雷氏空間保留法」之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根除手術。

王百孚表示,攝護腺癌在台灣近年來一直上升至男性發生率第5名(在歐美國家是第1名)的癌症,並且在台灣超過一半的患者在診斷出來時,已經是局部擴散的第三期,或遠端轉移的第四期。

他說,彰基從2014年起,在台灣率先採用「雷氏空間保留法」為病患執行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根除手術,發現局部擴散的第三期攝護腺癌,因為必須擴大切除範圍(包括不能保留兩側神經血管束),所以更需要、更可以降低術後尿失禁現象;又因為第三期在很可能需要後續輔助性的放射及賀爾蒙抑制治療,必須盡早恢復禁尿功能,所以「雷氏空間保留法」大大改善攝護腺癌患者治療後的生活品質。

另,針對65歲以下、第二期內以及有保留神經之攝護腺癌患者,其第一週拔掉導尿管後,可禁尿的比例高達80%,三個月以上都是100%。其實,不僅針對年紀較輕和早期的攝護腺癌,有減少術後尿失禁或提早復原的效果,年齡稍長、已呈現局部擴散或少數部位轉移的攝護腺癌,治療目標若以根治為導向的時候,「雷氏空間保留法」既保有原來方式治療攝護腺癌的效果,更改善了高風險和較嚴重的攝護腺癌患者治療後的生活機能與質量。

王百孚提醒民眾,攝護腺癌局部擴散了,還是能以開刀方式,尤其是「雷氏空間保留法」之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根除手術及骨盆腔淋巴清除,作為根治療法重要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
結石卡尿管 疼痛難耐
2022年03月14日 | 2年前
別輕忽女性的隱形殺手
2021年08月17日 | 3年前
別輕看膀胱炎 嚴重恐有敗血症
2020年08月25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