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紛擾 資誠:中國臺商應趨吉避凶
臺商在中共20大後,面對地緣政治紛擾、供應鏈破碎環境,如何進行重新布局成為一大難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21日舉辦研討會並提出建議,指美國對中國祭出晶片禁令,精準出手讓中國半導體造成很大衝擊,臺商各項產業應該「趨吉避凶」,東南亞即是很好的投資環境。
PwC會計師段士良開場回顧中國今年多起事件,包括恆大債務危機、裴洛西訪臺致中國環臺軍演、美對中半導體產業封殺、中共20大確立「國大民小」與「共同富裕」的方向,以及近期白紙運動等因素影響,不免令臺商擔憂中國經濟現況。
段士良表示,尤其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高階製程的窒息式封殺,恐對中國造成很大衝擊,中共20大提出「共同富裕」,可能成為有錢人最擔心的政策方向,臺商應懂得「趨吉避凶」。
臺商出售中國子公司遭到詐騙案例時有所聞,段士良以過去觸控面板廠熒茂為例,2012年處分中國子公司亞納科技股權,同意轉讓買方深圳市英仕達科技81%股權,交易金額達1863萬人民幣,但2012年底卻沒有實際收到付款。
段士良指出,臺商出脫中國資產,在境內交易有5大困難點,第一,買賣方談判交易安全,應如何取得共識;第二,可能遇到不良買家,或是中介收取回扣等詐騙案例;第三,政府部門審批程序無法完成,導致資金不能順利匯出;第四,被認定為避稅交易,以資產交易課徵土地增值稅等稅目;第五,外匯審查無法通過等。
他說,根據近期案例趨勢,可以發現對於土地、建物交易,中國地區政府干預現象愈趨嚴重;臺商要辦理減資、撤資也並不容易,目前除了上海地區外,辦理減資可能會面對相關單位消極處理,或是程序完成後被阻礙對外匯款,應事先審慎做好完整規劃。
研討會中也邀請PwC專責印度、墨西哥、越南、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投資的稅務及法律專家群,進行產業分布及投資環境的分享。
PwC協理廖御喆表示,臺商若想轉進越南外資進駐的任何省份,例如電子產業聚落在河內周邊,可留意各國大廠未來在該區域的人力需求,而臺商經常使用的三角貿易模式,可能增加1%交易總額的越南扣繳稅負,可適當評估越南當地接單的可能性。
PwC泰國籍會計師張智媛指出,臺商思考投資東南亞時,經常拿越南與泰國比較,主要考量點在於供應鏈及產業評估。她說,泰國汽車相關產業供應鏈完整,加上電動車發展前景,目前仍積極布局內外銷的市場。
張智媛表示,最近印刷電路板(PCB)供應鏈也有移轉到泰國的趨勢,主要是泰國對於環評法規與水電穩定等因素,比較適合PCB產業發展。
此外,PwC提醒,臺企若要透過「墨西哥製造」,利用北美貿易協定免除或降低把製成品進口到美國的關稅成本,產品來自墨西哥的原料、半成品要達到製成品價值或總成本的「特定比率」,只由臺灣供應原料、墨西哥簡單加工,恐怕沒有辦法滿足,仍需評估當地供應鏈、尋找上下游廠商的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