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教育小校林立 代理教師比率攀升

【記者常懷仁/臺北報導】

監委王美玉、鴻義章20日指出,我國偏遠教育呈現「小校林立」的發展態勢,目前偏遠地區中小學計有1,206校,且近半數學校的學生數僅50人以下,逾八成班級數為6班以下,而且還有代理教師比率高、非專長授課等問題,因此國家想實踐偏鄉教育專法,須仰賴中央與地方合作解決問題。

監委指出,臺東縣有77%學校被認定為偏遠、85%學校是原住民重點學校,代理教師明顯增加,未具合格教師資格約占五成,影響偏遠地區學生受教權,教育部和臺東縣政府應積極謀求改善,以解決弱勢學童的教學品質與受教權。因此,為深入了解問題,實地走訪臺東縣太麻里鄉、蘭嶼鄉偏鄉學校,並訪談當地代理教師。

調查發現,教育部每年補助地方政府增置偏遠地區學校教師,但學校為避免少子化衝擊而超額或資遣教師,員額控管趨嚴,未必會將增置員額納入編制,所以代理教師人數居高不下;臺東縣的偏鄉學校代理教師比率,民國106至110學年度,國中由13%升至30%、國小由17%升至28%,明顯攀升。

對此,臺東縣政府教育處長林政宏指出,教育部補助地方政府增置合理教師員額的經費,沒有考慮教師依學歷敘薪、薪資隨年資調整以及兼任職務另有加給的問題,所以補助金額不符實際需求;教育部補充合理員額是浮動員額,學校不敢開正式缺,再加上教育部規定,如欲將增置員額納入編制,需要全校學生31人以上,對於小型學校產生困擾,建議教育部可考慮調整相關規定。

監委說,偏鄉教育問題並非一日之寒,短期內教育事務仰賴代理教師承擔,調查發現有代理教師未享有一年完整聘期、實際辦理行政業務卻無行政加給等問題,各級政府應思考,如何對優秀適任的現職代理教師提供妥適輔導。

調查還發現,教育部推動「教學正常化政策」,學校教師應以專長授課為原則,但偏遠地區學校普遍規模偏小,在分科教學型態下,學校裡的教師人數仍遠遠無法涵蓋所有課程科目,而產生「教師非專長授課」現象,有老師一人要教四個科目。

最後,監委呼籲,《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的立法得來不易,「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法令不能夠使之自己發生效力),執政者對於偏鄉教育的特殊性與主體性應具高度意識,方能期待專法的理想及美意能夠發揮,保障偏鄉學子的公平受教權益。◇

延伸閱讀
臺南殺警案 監院糾正5機關
2022年12月14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