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禁令卡中脖子 中經院:臺灣應與美國經濟鏈結
中經院27日舉辦中華財經趨勢研討會,副院長王健全表示,美國晶片禁令對中國卡脖子,可以說從技術管制,一直延伸到產品、系統、人才,臺灣現階段可能要逐漸選邊,未來應與美國經濟鏈結。
王健全指出,臺灣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的轉單效應,加上2020年疫情蔓延推升資通訊產品需求,加上汽車晶片、AI、5G等產業都需要半導體晶片,臺灣可以說是左右逢源。不過,美國對中國的晶片禁令,勢必影響台積電表現。
王健全認為,臺灣過去3年出口集中在電子、半導體產業,尤其疫情初期臺商回流、新南向政策,臺灣有更具彈性的供應鏈可以應對,但也要思考,在全球需求下滑的狀態下,若半導體出現問題,臺灣是否會地動山搖仍須緊密觀察。
「臺灣經濟未來必須要和美國鏈結」,王健全表示,美國現在對中國卡脖子,可以說從技術管制,一直延伸到產品、系統、人才,臺灣現階段應該要逐漸選邊。
他說,臺廠應該要效法國際知名企業,在美股掛牌做經濟鏈結、壯大自身,目前在美股掛牌包括台積電、聯電、鴻海等。
值得注意的是,王健全認為,兩岸應難掀起戰端,因為中國金融風險其實遠遠大過兩岸緊張情勢,習近平連任後,因為中國現在實力最弱,現階段挑起戰爭對他不利,反而美國有很大意願(打仗),尤其美國希望戰事僅止於臺海。他進一步說明,各界預計2027年前會有戰事,主要是習近平第4任關卡,會有兩岸議題浮現。
王健全也點出許多企業的迷思,以韓國為例,過去在汽車、手機、家電、面板等諸多品牌主打中國市場,認為中國有很大的消費市場和利基,但隨著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占率從20%滑落到0.6%,可以發現歐美產品、中國產品也在競逐之列,預先想像的餅並不如預期的大。
他指出,數位力、技術力、ESG等三大面向,將成為臺灣企業未來綜合實力的展現,金融機構可能會優先貸款給布建好ESG的企業。
臺灣仍輕忽通膨影響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針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組成,可能有些疑慮,例如以2000年1月1日房租的基準為100,但現在到了2022年9月30日,數字居然不到110,而房租卻占CPI組成的15%。
林啟超說,目前臺灣水電依賴補貼,但歐美國家都是完全反映,才會有通膨8%至10%數字出現,如果這些都沒有考量進去,是否臺灣過去20年維持低利率也可能是錯誤決定,CPI計算採樣過程應更加透明。他說,由於CPI年增率維持3%左右,觀察臺灣央行的態度,可以看到後續僅升息半碼,是對經濟景氣的權衡結果。
林啟超預估,全球股市最少跌掉兩成以上,而股市造成負向的財富效果,臺灣面臨出口及投資趨緩,房市也會受一定影響,打通膨效應比想像中大。此外,臺灣目前逐漸變成地緣政治風險的中心、後續應緊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