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退休信心指數首度及格 最憂「通膨」吃掉退休金
臺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29日共同發布「2022臺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今年退休信心指數首度及格,但看似樂觀卻有隱憂,調查發現,除了「未退族」認為將比上一代更晚退休外,民眾最擔憂持續攀高的通膨會讓自身退休金縮水。
「今年通膨是民眾準備退休金的殺手!」政大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楊曉文分析,由於未來要支應的生活開銷提高,民眾準備退休金將更加吃力,觀察退休準備年齡變化,今年落在39.15歲,可以發現民眾已連續3年都認同,40歲以前就要啟動退休準備。
楊曉文表示,未退族預期退休年齡比上一代更晚,介於61~65歲,對照已退族實際退休年齡56至60歲,足足晚了5歲。
受到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影響,未退族退休準備工具更趨保守,今年「儲蓄與定存」持續排名第一,「保險」則從去年第3名躍升為第2名,民眾普遍認同可以助攻未來樂退,股票風險較高滑落至第3名。
楊曉文認為,國人太重視保本概念,在高通膨低利率及勞保改革的影響下,愈年輕的未退族在退休準備應相對更積極,才能發揮長期複利效果。
臺灣人壽商品精算處處長賴玉菁表示,在通膨因素、長壽風險的趨勢下,臺灣人壽估算民眾退休後20多年,光是日常開銷就要552萬元,醫療費用288萬元;若以國人平均7.3年長照時間估算,照護費用約252萬元,意即民眾至少要存近1,100萬元老本,才能支應晚年的各項花費。
升息致勞退基金虧損 學者建議民眾做長期規劃
根據勞動部資料顯示,今年勞退基金收益率均呈現負成長,至最新公告的6月收益率為-8.7877%,上半年虧損擴大至近4,000億元,創下勞動基金運用局自2014年2月成立以來,第二慘的虧損金額。
今年由於俄烏戰爭、高通膨、主要國家接續升息,使得股票及債券市場均大幅下跌。政大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指出,今年升息導致勞退基金虧損可以想見,但如果拉長來看,2008年金融風暴虧損更大,2009年就賺回來了。他認為,長期來看短期震盪仍可接受。
民眾普遍都有保本概念,在全球升息的態勢下,是否退休金準備會有不同布局?對此,黃泓智說,因為民眾畢竟不是專業投資者,散戶基本上反向操作的機率很高,若為了因應短期變化,反而長期績效可能不好。
黃泓智認為,如同退休基有中心配置一樣,民眾應有目標到期的概念,也就是設定要存退休金,並考量自身年齡的資產配置,以一定比例的股票、債券做長期投資,只要定期定額紀律要嚴守,長期來講都不會有問題。
近半數年輕人認為勞保破產前不會改革
針對勞保改革的憂心,在25至39歲的未退族中,有高達65.3%認為將來領到的勞保年金還會打折,其中有超過5成認為將打7折,未退族自認是未來勞保改革的苦主。
而年輕族群看法愈悲觀,25至39歲年輕人有近5成認為,勞保破產前不會改革,而6年後勞保基金累積餘額可能出現負值的急迫性,過度輕忽恐將面臨退休準備不足的窘境。
楊曉文認為,政府應持續撥補勞保基金,讓民眾認為政府沒有放任不管。不過,儘管過去3年政府累計撥補720億元,2023年預計撥補450億元,但2021年未提存負債高達10兆2,876億元,恐怕對勞保破產的幫助只是杯水車薪。
黃泓智則指出,若想維持30年不破產,根據精算結果,政府每年撥補金額必須高達1,000億元,而且條件是每年投資報酬率3.5%,同時調降年金給付為70%,才可延後破產時間至2052年。
開放勞退自選 民眾自提意願逾5成
目前勞退自提由政府統一管理投資,但調查發現民眾有41.8%不想讓政府管理。黃泓智表示,開放自選平臺受益最大的就是年輕人,不但可以提升自提比率,投資報酬率也會增加,應該是保障退休生活的利基;調查發現,若開放勞退自選,民眾自提意願將達55%。
黃泓智說,現在勞退基金將剛入社會的年輕人,以及快退休的高齡者綁在一起,去做同樣的投資策略,但年輕勞工卻需要積極的投資標的,藉以快速累積退休金。
他建議,政府訂定完善的自選平臺機制,特別將投資手續費做合理的限制,例如在商業市場投資基金,若收取2%的手續費,政府自選平臺就得壓低至0.5%以下,因為手續費高低,對長期報酬率有極大的影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