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廠致電急討25片晶圓 台積電魏哲家傻眼
路透社週四(8月4日)報導,雖然晶片短缺的情況正在緩解,但已給汽車製造商帶來了新的永久性成本,這些廠商將投入更多行動在晶片開發工作,也會直接和晶片製造商溝通,投入更多資本換取更穩定的晶片供應;這和過去依賴供應商的做法,有著180度的轉變。
魏哲家近期對矽谷的台積電合作夥伴與客戶說,在車用晶片短缺情況嚴峻前,自己從未接過車廠高層致電,「過去2年,他們(車廠高層)打電話給我,表現得像我最好的朋友」。其中,有一名高層打電話要台積電緊急提供25片晶圓,但台積電接到的訂單往往都是2.5萬片晶圓起跳,「難怪你(那位高層)得不到支援」。
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執行長柯斐德(Thomas Caulfield)表示,汽車行業已經了解到,不能把數十億美元建造晶片工廠的風險,完全留給晶片公司,「我們不會投放產能,除非客戶提供承諾,並願意拿下這些產能所有權。」
報導指出,通用(GM)、福斯(Volkswagen)和福特(Ford)等汽車巨頭,其新成立的團隊正直接和晶片製造商進行談判。裕隆(Nissan)和其他汽車製造商則是接受了更長的訂單和更多的庫存。通用和 Stellantis還表示,將和晶片設計商合作設計零組件。
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數據,到了2026年,每輛汽車平均晶片將超過1千美元(約新臺幣3萬元),這比疫情爆發的首年高出1倍,舉例來說,保時捷電動跑車Taycan有超過8千個晶片; 福斯表示,到2030年之前,這數字將增加1倍或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