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顧問:美晶片法案補助不現實
為提振國內半導體生產,美國朝野推動俗稱「晶片法案」(CHIPS
Act)的措施,獎勵廠商設廠。台積電前代理發言人、現任聯發科顧問孫又文週三(7月27日)表示,預期補貼不會對產業帶來太大改變,對晶片製造的補助「是不現實的」,應投資在研發或材料創新,才能對半導體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項法案將挹注520億美元(約新臺幣1.5兆元)用於提升國內半導體生產,包括為租稅優惠、相關研發、人力培訓和5G無線技術提供補助經費,未來5年也將斥資逾1千億美元用於研究發展。
孫又文週三接受彭博科技(Bloomberg Technology)在推特(Twitter)的線上訪談,她首先強調,自己已經退休,並不能代表台積電發言,但能分享個人對半導體產業的觀察。
主持人詢問,如何看待晶片法案的520億美元補助?孫又文直言,目前美國仍是半導體創新方面的領先者,但這些錢能帶來的實質幫助並不大,「520億美元真的不是很多,你可以看看台積電一年的資本支出」。
台積電今年1月表示,2021年資本支出規模達到新台幣8,392億元(約合300.4億美元),年增65.4%,預估2022年資本支出規模衝高到400億美元至440億美元。
孫又文繼續說,這些錢何不拿去補助投資研發或材料創新,「這將能做出更大貢獻」;她提到,有人說應該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這些問題,但供應鏈是相當複雜的,這些金額拿去補助製造端其實是不現實的,也不太明智。
孫又文解釋,比起試圖把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更應該做的是提升各國的協作能力,同時避免在國際上引發衝突。她認為:「如果沒有全球協作的國際體系,我們就沒有半導體。想要先進的半導體產業,就必須避免直接衝突。」
孫又文也說,各國為了半導體在地製造都需付出高額成本,若投入巨資在沒效率的事情,最後可能會產生可怕的效果,其實是扼殺了半導體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