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逾五成未參與社會活動  專家:鼓勵出門有助文化傳承

民團針對65歲以上長者進行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逾五成長者並未參與志工、社團等社會參與活動。圖為弘光科大學生到中彰投社區關懷據點陪伴長輩活動筋骨。(中央社)
民團針對65歲以上長者進行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逾五成長者並未參與志工、社團等社會參與活動。圖為弘光科大學生到中彰投社區關懷據點陪伴長輩活動筋骨。(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臺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為了解熟齡族群在工作、社會參與等狀況,民團針對65歲以上長者進行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逾五成長者並未參與志工、或社團等社會參與活動。對此,專家認為,社會似乎有壓抑高齡者情形,使得長者對社會參與度低,若要提升長者社會參與度,應該讓其感受到被鼓勵出門,這不僅讓長者有成就感,同時能傳承文化。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21日舉辦「黃金世代-2022年臺灣銀齡高峰論壇」,同時發表「臺灣長者幸福嗎?六都橘色幸福力調查」21日公布調查結果。

政策倡議委員會召集人、亞洲大學社工系主任黃松林表示,臺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近年缺乏針對熟齡族群的幸福感調查,問卷針對65歲以上生活在六都的長者,了解其工作、生活、社會參與、身心健康、經濟、照顧與福利等情況與滿意度。

另,今年首度新增六都對老年人照顧與福利比較,其中桃園市66.6%滿意為六都最高,其次為台中市62.2%,接著是高雄市55.4%、新北市49.4%、台南市49.2%,台北市最低僅35%

至於「政府對老年照顧與福利」情況部分,與2021年比較,長者認為老年照顧與福利有下降趨勢,「很滿意」從16.1%下降到8%,「還算滿意」從42.5%上升到43.6%,「不太滿意」從14.1%上升18.8%。

若從縣市比來看,「不滿意」臺北市53.4%最高,其次為臺南市29.4%;「滿意」桃園市66.6%最高、其次臺中市62.2%。

另外,調查也發現高達51.6%長者沒有照顧孫子、參與志工或社團等參與社會活動,另有85.2%沒有工作。對此,黃松林會後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有觀察到現今社會有壓抑高齡者的情況,使得長者對社會參與度低,像是除特定節日外,未必會看到高齡者在百貨公司逛街,社會似乎會給老人施加「期待」,他認為若要讓長者社會參與度增加,應要讓其感受到被鼓勵出門,而不是只能到社區照顧據點,其他地方都不能去。

談到高齡者對社會的貢獻,黃松林說,高齡者對社會有實質幫助,像是能延續、傳承原有的文化,若這些年輕人都不要,那整個社會的傳承就斷了,現有文化就會受到影響,他認為,可能的話,還是應該給高齡者機會,不僅讓長者有成就感,同時延續文化傳承。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則說,國家應該重視要「新一代老人」的需求,政策制定上也應該要從過去的福利照護角度,改為從長者權益平等和保障進行思考,讓長者能夠更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幸福獨居」、「活躍老化」和「高齡就業」已是當前極重要的議題。

該調查針對65歲以上6都長者,各都訪問500人,從4到5月收集了3002份有效樣本,信賴水準95%、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1.8%、六都樣本誤差正負4.4%。

延伸閱讀
假檢警年詐6.6億 七成受害者逾60歲
2021年12月12日 | 3年前
防疫飲食5重點 身體好壯壯
2021年09月24日 | 3年前
長者坐著動 也能動得好
2021年07月12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