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走近 余茂春籲北約擴至亞洲
前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智囊余茂春週三(6月22日)表示,俄烏戰爭之所以大多侷限在烏克蘭,主要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共同防禦設計。隨著中俄越走越近,他認為應成立印太版北約,但最好的做法其實是北約擴至亞洲。
華府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週三舉辦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探討俄烏戰爭對臺灣的影響,余茂春、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等之前川普政府官員也應邀出席。
余茂春表示,俄烏戰爭之所以大多侷限在烏克蘭,主要是因為北約的共同防禦設計,讓波蘭等鄰近國家未受侵略。俄國侵烏後,許多亞太國家意識到集體多邊防禦的優點或其必要性,希望類似組織也存在亞太。
余茂春說,美國與亞太的聯盟絕大多數是雙邊,而非多邊,美國雖與日本、韓國與菲律賓有雙邊防禦協議,但他們之間並未存有協議。澳洲、日本等國現在開始積極向北約靠攏,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將首次出席北約峰會。
余茂春說:「我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會出現以北約模型為基礎,(在印太)創造類似多邊防禦安排的討論。」
但余茂春強調,如果可行,最好的做法其實是「北約擴至亞洲」。他指出,中俄目前不僅在言論、政治及外交上越走越近,在軍事上也是,美國總統拜登數週前訪問日本的最後一天,就出現中共及俄羅斯轟炸機在日本領空附近聯合巡邏。
余茂春表示,若歐洲、亞洲面臨共同威脅,就應有共同回應,他認為該成立類似「北大西洋印太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Indo-Pacific Treaty Organization,NAIPTO),或至少對此有所討論。
戰爭改變臺人對盟友認知
俄烏開戰以來,國際一方面給予烏克蘭極大的精神上支持;但另一方面,主要民主國家就明講不會軍事介入,包括拜登在內。
余茂春說,「對臺灣來說,這意味著在國家陷入危機之際,不能百分之百仰賴盟友協助,這是他們心理上相當大的覺悟」,臺灣人意識到國防要靠自己,雖歡迎盟友支持,但最重要的是靠自身防衛能力。
余茂春說,臺灣人也應從烏克蘭身上學到「永遠別相信與中國(共)達成的協議」的教訓。過去二十多年來,中烏走得非常近,若不是烏克蘭,中共也不會有目前軍事現代化成績;北京曾承諾會提供烏克蘭「核保護傘」,但等戰爭真的爆發後,就把烏克蘭拋棄,雙邊友誼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