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出走 臺外匯存底終止連七升
中央銀行在7日公布3月外匯存底,金額5487.7億美元,月減12.24億美元,近8個月首度下滑,終止連7個月走揚,央行官員說,外匯市場仍屬健康,沒有出現一面倒的問題。
央行外匯局長蔡炯民說,外匯存底變動因素,包括:投資運用收益、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以及央行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
關於進場調節,蔡炯民表示,去年3月時外匯存底呈現月減,當時也曾經進場調節。至於今年3月時,外資本金跟盈餘匯出總計約120億美元,且美債殖利率較高,部分壽險業資金也有匯出,央行因此進場賣匯調節提供美元流動性。
由於外資近期大幅匯出,外界關注新臺幣若貶值到29元對通膨可能的影響,蔡炯民表示,日前油價突破每桶120塊美元,金屬價格攀升,這對臺灣帶來較大的影響,當時新臺幣兑美元在28元左右,如今油價回穩到每桶100塊美元,約是下跌20%,約是減少20%,油價波動因素大於匯率。
蔡炯民表示,至於外資的走向,是隨著全球股市、殖利率而變動,因而有資產配置的調整,對國內匯市的供需並沒有帶來明顯失靈的狀態,還是維持相對平穩的運作。
蔡炯民表示,前年美國宣布QE時,整個市場幾乎一致在賣美元,使得前年第四季時,市場供需出現失靈,參與者傾向拋售美元,而俄烏戰爭發生到現在,除前一、兩天市場緊俏,整體市場供需平衡,沒有傾向一邊倒的問題。
美國聯準會(Fed)公布3月會議紀錄,每月縮表規模最高可能達950億美元,蔡炯民表示,債券賣壓確實比較大,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站上2.5%,這不只影響台灣,還牽扯到全球資金移動的方向,特別是長天期公債殖利率高對高科技股帶來賣壓,美國股市反應這樣的情形。
另外,蔡炯民表示,Fed今年升息可能還有6~7次的空間,市場比較關注的是5月份可能一次升息兩碼。
央行公布主要國家最新外匯存底金額,中國、日本、瑞士、印度仍包下前四名,臺灣5487.7億美元續居第五名,超過香港與俄羅斯。
3月主要貨幣變動分歧,美元指數升值0.75%、澳幣升值4.18%、加幣升值2.16%,歐元貶0.47%、人民幣貶0.7%、新臺幣貶2.05%、英鎊貶2.27%、日圓重貶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