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人口3月恐跌破250萬
臺北市人口恐在本月減少至250萬人以下,連帶議員席次、副市長人數都將刪減。市長柯文哲指出,除了臺灣人口連2年「生不如死」外,北市受疫情影響因2年未返臺而遭除戶籍者約有4萬餘人,且居住品質與鄰近的桃園市差太多,使人口外流嚴重,日夜人口相差約80萬人。
柯文哲7日接受國民黨北市議員鍾沛君的網路節目專訪時提到,臺灣的死亡人數自2020年起開始超過出生人數,達到「生不如死」的程度,當年因有約1萬名的移入人口,才得以維持人口數,但2021年移入人口也減少,所以臺灣總人口數開始減少,除非臺灣人口政策有巨大變化,否則人口數將持續減少。
若從6都來看,2021年有5都的人口皆較2020年減少,僅桃園市略為增加。柯文哲表示,臺北市人口最快在3月就會少於250萬人,北市人口外流嚴重的原因有二,首先就是在疫情之下,北市因2年未返臺而遭除戶籍的民眾就有4萬餘人,這些人平常長居在國外,過去1、2年就會回國一次,他以前都不知道北市有這麼多人住在國外。
其次,柯文哲指出,臺北市的人口型態越來越像歐美國家的大城市,由於居住品質與鄰近的桃園市差太多,在北市只能住在小套房,在桃園卻能住獨棟。因此,民眾在白天時會來臺北市工作,使人口達到約350萬,但晚上約有80萬人會回到郊區睡覺,僅剩270萬人;未來再加上捷運路網完成,「交通越方便,人口外流越厲害」。
根據《地方制度法》規範,直轄市人口扣掉原住民人口後若超過200萬人,區域議員席次將從55席次算起,每10萬人口增加1席次、最多不得超過62席次。而截至今年1月底,臺北市人口為251萬4,425人,人口下降比例最快的第1選區(士林、北投)確定減少1席;若人口數跌破250萬,第3選區(松山、信義)也將減少1席,總席次減為61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