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23紅 去年1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創單月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24日公布110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42.45,年增9.98%,連23紅。(中央社)
經濟部統計處24日公布110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42.45,年增9.98%,連23紅。(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24日公布去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42.45、年增9.98%,寫下歷史新高;受惠於全球經濟穩定成長、新興科技應用發展、供應鏈失衡狀況緩解,導致半導體接單強勁,同時也激勵生產動能續強,製造業生產指數來到145.94、年增10.57%,創下歷年單月新高紀錄,並連續23個月呈現正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由於疫情加速企業數位轉型,加上5G、高效能運算、物聯網及車用電子等相關晶片接單暢旺,帶動晶圓代工產能滿載,使12月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9.87%,也是推升製造業生產成長的主要貢獻。

在傳統產業方面,因為國內部分烯烴廠停機定檢、鋼廠產線維修,加上汽車晶片短缺影響,造成廠商生產動能趨緩,使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 汽車及其零件業分別年減2.20%、1.75%及9.32%。

不過,機械設備業則因全球景氣穩步成長,廠商半導體、5G 相關產業、自動化等設備需求續增,並擴大設備投資,指數創下歷年單月新高紀錄,年增5.38%。

針對目前有部分廠商因Omicron疫情停工,對此,經濟部統計處回應,對製造業較為嚴重的部分在桃園自貿園區,現階段是無限期停工,必須等待檢驗結果出爐,才能決定下一步怎麼做,預計影響範圍有30家廠商,其中有半數為製造業、半數為物流業。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停工的製造業中,又集中在電子產業及資通訊產業,預估停工兩週,營收可能會影響1個百分點,後續仍須密切關注疫調情況,若擴散到其他產業,供應鏈恐將受到影響;廠商未來將考慮調配產能,讓生產線移到未被勒令停工的廠,使受傷程度降到最低。

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認為,隨著數位創新科技應用持續發展、主要國家擴大基礎建設,以及過年前備貨效應,均有助提升我國製造業生產成長動能,但仍須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來襲,帶來的供應鏈失衡風險,可能會減緩經濟成長力道。

此外,由於去年外銷表現亮眼,在高基期的態勢下,經濟部統計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幅度將趨於緩和,若疫情不致持續擴散,今年還是不錯的一年。

延伸閱讀
104調查:4成5企業尾牙受Omicron影響
2022年01月20日 | 3年前
經濟部禁中國冷凍釋迦進口
2022年01月18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