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傳播力強 學者提雙疫調分層分流政策
目前臺灣因桃機群聚已感染延燒近百人,由於Omicron傳播力強,且傳播途徑及管道多元,使得疫調工作規模增大,對此,學者提出Omicron雙疫調分層分流政策,可有效且精準利用檢疫及醫療資源,並降低群聚感染擴大。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19日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他指出,受到全球Omicron疫情影響,臺灣境外移入個案迅速攀升,自去年12月9日至今年1月18日,已累積1,129名境外移入,且截至目前,已造成135名本土個案,預估至1月底累積個案數將會達到約540名。
但陳秀熙指出,若能每天施打20萬劑加強劑則可於2月初控制疫情,達到Rt小於1。由臺灣上週疫苗接種情形可看出,每天施打20萬劑加強劑是可行的。陳秀熙表示,由於Omicron傳播力強且傳播途徑及管道非常多元,使得疫近期調工作規模亦持續增大,如此不斷的擴大匡列加上境外移入個案攀升,檢驗、檢疫、醫療及疫調人員量能受到極大挑戰。
對此,陳秀熙提出雙疫調分層分流政策,他說明,第一層為正確及有效率的傳統疫情調查,依據感染源找到第一圈的密切接觸者如家戶,針對密切接觸者需立即進行核酸檢測,陽性確診者輕症或無症狀者進行集中檢疫,重症者則住院;陰性者則需居家檢疫,並在第三天(Omicron病毒量高峰期)及解隔離前在進行核酸檢測,已確定有無感染。
至於非密切接觸者,陳秀熙表示,第二層的「疫調」策略為「疫苗調查」策略,未施打疫苗的非密切接觸者,檢疫方式比照密切接觸者,檢測陰性者於居隔第3天、解隔離前進行PCR檢測,未染疫者於解隔後須施打基礎劑;曾施打疫苗但保護力已失效者,仍需檢測PCR,檢測陰性者於居家隔離期滿前快篩,之後安排施打加強劑。
陳秀熙指出,非密切接觸者如完整施打2劑疫苗且仍具保護力,可不需PCR檢測,改為自主健康管理7天期滿再快篩,如果此類非密切接觸者占大多數,就可減少醫護檢測能量及後續疫調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