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肌少症的診斷和治療

肌少症的篩檢和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針對高齡者。(Shutterstock)
肌少症的篩檢和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針對高齡者。(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郁玫

肌少症是一種進行性的全身性肌肉疾病,其表現為身體骨骼肌的肌肉量快速減少,並伴隨患者生活功能上的退化。因年齡增長,會影響身體骨骼肌的代謝平衡,使得此疾病發生率隨之增加。

此外,肌少症的病程進展也和個體營養攝取狀況(例如:是否有攝取足量的蛋白質)、生活型態(例如:是否有安排充分的運動)等方面息息相關。 

該疾病的造成的影響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柯嘉怡說,肌少症會隨著骨骼肌的肌肉量減少,影響到患者的核心肌群,進而使肌力和肌耐力減退,患者會無法從事較費力的運動,促使生活型態逐漸轉趨靜態。而靜態的生活型態,也會使患者因為運動量不足,進一步加速此疾病的進展,因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造成患者逐漸失能。

當失能的情況累積到達一定程度後,患者會開始出現體能退化、反覆跌倒、生活無法自理、衰弱等現象,最終降低生活品質,死亡率也隨之提高。如果能及時診斷,及早進行治療,則有機會避免出現退化的情況,才能保有原本的生活品質。

綜合評估方法

近年來在臨床上,肌少症的篩檢和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針對高齡者。柯嘉怡表示,醫療團隊可以藉由問卷評估、握力測試、分析身體組成等檢查,來評估高齡者是否有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問卷設計內容包括量測小腿圍,以及了解受測者目前的運動能力和功能,目前常用的篩檢量表為SARC-F和SARC-CalF。身體組成分析則可以使用身體組成分析儀或影像學檢查(例如: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來評估患者的肌肉量。醫療團隊可以整合以上檢查所提供的資訊,綜合評估受測者是否有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柯嘉怡建議,當篩檢出肌少症之後,應盡早接受介入性治療。雖然目前尚無針對肌少症的特定藥物治療,但可以藉由一些非藥物治療(如飲食調整、復健運動)來改善肌少症現象,減少病程惡化。

飲食調整可以藉由專業營養師提供衛教,指導患者採用健康的飲食型態來增加蛋白質、維生素D、抗氧化物和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再配合客製化的職能治療評估,根據個案的狀況,量身打造合適的運動模式和運動量,以增進肌力、肌肉量和平衡能力,同時也能避免發生運動傷害。最後通過定期追蹤了解患者實際執行的狀況,以期能讓治療能有穩定成效。

壯世代易忽略 五大健康問題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與科技智慧健身房Pulse Gym合作,透過AI智慧儀器針對50歲以上壯世代進行「壯世代檢測分析」。調查卻發現,壯世代有五大現象,分別為髖關節活動度不足、膝關節活動度不足、肌力與柔軟度有待加強、骨骼問題影響體態、重心不對稱與肌肉緊繃造成下肢疼痛。

「運動不能只有健走!」Pulse Gym說,許多壯世代往往忽略關節處的運動與保養,這會造成結締組織變僵硬產生沾黏,長期下來容易疼痛,導致穿衣困難、長短腳、重心不平均,甚至運動傷害等問題,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大部分壯世代的運動習慣偏向有氧型運動,在心肺能力上表現較佳,但肌力與柔軟度卻不足。事實上,肌力和柔軟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下降,臺灣壯世代就有超過30萬人患有「肌少症」。

Pulse Gym強調,肌力和柔軟度不足容易導致骨骼變形造成圓肩、駝背、骨盆後傾等狀況,而壯世代做健檢時,經常忽略姿勢體態的檢查,演變成「明明有在運動,彎腰還是不舒服」的窘境。

「長壽的祕訣,在於運動、節制、強大的社會連結以及與家庭連繫的生活方式」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說。除了追求心之所向,更要關注自身的健康風險。

註:「壯世代(Strong Generation)」泛指臺灣嬰兒潮世代的三、四、五年級生。◇

延伸閱讀
燕麥奶、牛奶、豆奶 營養大不同
2022年01月03日 | 2年前
避免4種錯誤補鈣組合
2021年12月10日 | 3年前
健康跑起來 運動前後這樣吃
2021年11月08日 | 3年前
掌握3技巧 挑選寶寶副食品
2021年11月04日 | 3年前
高齡飲食料理 營養美味輕鬆做
2021年10月09日 | 3年前
為何餵鴨子吃麵包會害了牠們?
2021年08月26日 | 3年前
一口接一口 氣炸鍋蔬果料理
2021年09月06日 | 3年前
謝謝爸爸,換我守護你的健康了
2021年07月27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