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全家進軍電支市場 來勢洶洶
臺灣電子支付生態可謂百家爭鳴,沒有像其他國家有業者獨大的現況,臺灣除了現行8家電支機構外,全聯及全家也對電支市場虎視眈眈。專家表示,企業現在若想利用「純電子支付業者」的姿態進場恐有難度,由於全聯及全家原先就擁有眾多實體店面的剛性支付場景,加上兩個大咖都有破千萬會員數,進入電子支付領域將如魚得水。
根據統計,全聯在臺已破千家店面,在經營電子支付方面,具有一千多萬會員的消費族群優勢,全聯百分百獨資子公司「全支付」近期已取得專營電支機構許可,未來布局備受關注。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日前表示,全聯的年營收以1,500億元計算,自家行動支付PX Pay的消費金額就來到600億元,約占營收的四成左右;雖然營業執照申請尚需籌備,但代理收付金額已超越市場上街口支付、LINE Pay Money,故看好後續電支前景。
此外,全家便利商店發起的「全盈支付」,邀請網路家庭PChome旗下、提供Pi錢包服務的拍付國際,以及玉山銀行參與投資。公平會13日以「無顯著限制競爭疑慮」通過這項事業結合案,成為臺灣首家實體零售通路、金融銀行、網路電商背景共同成立的專營電支機構,並力拚今年底前上路。
全家參與電子支付領域不是沒有原因,超過1,300萬會員就是良好的競爭優勢;目前全家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達兩成五,自有行動支付FamiPay交易筆數,更較疫情前成長六成左右。
金融研訓院副院長張凱君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指出,現在想打入電子支付市場,企業以「純電子支付業者」的姿態是很困難的,加上實收資本額必須要達5億元以上,電支門檻其實不低。
張凱君表示,目前全聯PX Pay、全家FamiPay也正在籌劃加入戰局,由於零售通路本來就擁有眾多的分店及會員數,都是現成的支付場景,加上App使用也趨於成熟,更有助於分析消費者行為模式,做精準行銷與推廣。
張凱君認為,全聯及全家進入電支市場的難度不大,估計半年內就能順利取得營業執照,但電支業者收取的手續費收入,畢竟是一種「微利」,如何運用這筆資金創造更多財富,都是業者未來須考量的地方。
電支與金融業並非完全競爭
隨著電子支付交易愈加盛行,是否金融業導致信用卡業務的下滑,甚至是金流逐漸移轉?張凱君說明,「其實影響並不顯著」。首先,電子支付App本身就可以決定要綁信用卡或銀行帳戶,消費者可能為了多重優惠而申辦信用卡;其次,電子支付主要是取代現金交易,尤其是小額支付領域更加明顯。
至於金流問題,張凱君認為,銀行為了發揮更大的業務綜效,可能也會選擇與電支機構做策略聯盟,例如:玉山銀行原先主攻跨境支付,現在持續深耕國內消費規模,看準全家分店眾多,有良好的支付場景,故選擇與全家FamiPay合作,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全盈支付」,所以銀行其實並未看輕民眾消費的數位轉型。
「電支業者一直希望將賺來的錢拿去投資。」張凱君以街口支付為例,不管是投信、保險都想「參一腳」,另覓生財管道;儘管街口支付跟金管會溝通可能產生一些問題,計畫目前受阻,但卻看到電子支付與國內金融業有合作的空間。
張凱君表示,因為銀行賣金融商品是本業,如果電支業者有投資的需求,就不能單看消費面的競爭關係,甚至還能增加銀行銷售金融商品的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