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國家放寬邊境 公衛學者:應配套重啟國門
世界各國隨著疫情趨緩,開始思考該如何與病毒共存,公衛學者20日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探討NPI(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介入)措施與疫情流行控制的關係。目前全球約7成國家放寬邊境管制,學者呼籲,臺灣應思考如何搭配疫苗及陰性檢測報告,在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下重啟國門。
全球僅7% 臺邊境管制採紅色等級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以全球數據資料庫估算各國NPI分數,全世界還是以佩戴口罩(72%)為強度最高的NPI措施,其次是聚會限制(65%),接著是取消公共活動(64%),國際旅遊、工作場所關閉、學校停課等限制,都隨疫苗施打率增加而逐漸放寬,封城、公共運輸等限制更大幅降低。
隨著各國入境限制逐漸鬆綁,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團隊成員任小萱說明,各國依陰性檢測結果/兩劑疫苗免隔離、檢疫隔離措施(包含兩劑疫苗)、禁止從某些國家入境、禁止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四種要求,分為綠、藍、黃、紅四種等級。
任小萱表示,最嚴格的是紅色等級,目前僅有7%國家屬於此狀態,包括臺灣,禁止非本國籍人入境;再來是黃色等級(24%),開放某些國家,但被列為高風險國家則禁止入境;接下來是藍色等級(34%),開放不同國家入境,只是入境後,即使施打兩劑疫苗仍要搭配隔離措施;最寬鬆的是綠色等級(35%),這些國家登機前需提供陰性報告,若打了兩劑疫苗也要提交陰性報告,但只要入境到該國家就不需要隔離,為目前最開放等級。
學者籲讓打兩劑民眾快速通關
陳秀熙指出,全世界共同趨勢為慢慢朝向綠色、藍色等級前進,目前全球約7成國家放寬邊境限制,如歐盟國家和美國,都針對施打2劑疫苗入境者採取免隔離措施,臺灣也要開始思考,如何讓國內疫苗施打資訊與國際資料流通,透過免疫護照,讓施打2劑疫苗的民眾能快速通關。
AI可結合抗體檢測
至於在AI如何應用於檢測,臺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提到,AI結合區塊鏈應用,可用於抗體檢測或免疫護照的推行,以職場為例,由醫院、藥局等發行人透過個人化ID驗證,將檢測結果或疫苗接種證明儲存於App和區塊鏈,民眾透過手機App向驗證方(雇主)出示證書,雇主再從區塊鏈進行驗證,可保護隱私、提升資料正確性。
另外,陳立昇指出,AI也可應用於邊境檢測,如希臘以AI系統結合旅客資訊和過去檢測結果,來識別高風險感染者,透過AI檢測出無症狀感染者人數是隨機檢測的1.85倍,透過機器學習系統辨別,可減少檢測時間或試劑,並提升邊境檢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