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視角】孩子為我上了一課 王漁洋詩外一段因緣
「每個字或每篇文章,都帶有創作者的訊息」,這話乍聽之下,多數人恐怕難以理解?或者會皺著眉感到誕妄不經,更不免要問:訊息是怎麼呈現的?檢測的標準化工具又為何?
王怡君是個15歲的國中生,平素內向寡言,為讓她學習到更好的人際互動能力,導師幫怡君安排遞送公文的差事,她每天穿梭在各教師辦公室間。簽完公文也會聊上幾句,國二下,無意間發現她有特殊功能,能清楚的看到莊嚴的另個空間。
有一回她告訴我,桌上幾本詩集裡的文字,字的邊線清亮程度不一樣時,我沒問她何以見得?她就是見得,字體發亮或為文字訊息呈現的型式之一;怡君又能一眼瞧出書法與繪畫作品,是發亮或黑糊糊的,擁有所謂的特殊功能現象,我們要怎麼看待這事?
異代文學名家 字裡行間有乾坤
因緣由此開始的,15至25歲學生時代,我喜歡閱讀詩詞古文,其中對宋、清兩個朝代的作品尤其愛不釋手,同時也嘗試創作,青少年時期出版了個《出塞集》的集子。進入職場後興趣轉向,全心力投入教育、輔導與諮商工作,直至中年,浪漫詩心又小小發作,4年間寫了百餘首詩,獲得9個文學獎項,並彙整為《瀛海集》。
2009年,反思認為詩是情欲蒸騰的產物,遂回收了架上的詩集,但畢竟已執著多年,因此仍留下數冊集子作消閒讀。有日,怡君送來公文後坐等上課,我隨手取來《師橘堂詩》、《蘇東坡全集》、《漁洋精華錄》三書,讓她瞧瞧字裡乾坤。
「《師橘堂詩》微亮著光!」怡君略瞄內文低聲說。《師橘堂詩》是張夢機教授的第一本詩集,所作詩多聞清麗唐音,中歲臥疾之後,詩風為變;於詩學傳承上,他著書立說及獎掖後進不遺餘力。
怡君接著又說,「《蘇東坡全集》每個字都非常清亮!」東坡為一代文豪,其曠達行止與文采,深受後世推重,雖去今逾650年,版本又多,但精神百代不磨,字裡行間所帶的訊息,仍然對現代人起著提升的作用,我是這麼理解的。
怡君不識王漁洋為何許人,她指著《漁洋精華錄》一書告訴我:「這書最亮,每個字都泛著清亮的光芒!」王士禎別號漁洋山人,進士出身,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清人我最喜王漁洋詩,上、中、下三冊精裝的《漁洋精華錄》讀了30年,紙質已有些泛黃,硬紙板封面也因經常翻閱而脫落,但文字清不清亮的,我是一無所悉!
蘇東坡的影響力及後人於情感上的黏著度,均遠高於王漁洋,其原因究竟為何?王漁洋論詩以「神韻」為宗,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其主張意境淡遠而詞語含蓄者,為詩的最高境界。理論和創作是結合的,下為兩首王漁洋的絕句。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白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江上》
於深秋煙雨中渡江,不直抒情感,選擇使用寒潮、黃葉與雁聲等景語過渡,景與情不即不離,踐履了「神韻說」意境淡遠、詞語含蓄的要旨。
又翠羽明璫一詩:
「翠羽明璫尚儼然,湖雲祠樹碧於煙。行人系纜月初墮,門外野風開白蓮。」《再過露筋祠》
一女子害怕失節,不敢借宿農舍,竟被蚊子叮死,後人稱此女為露筋女,並立祠祀之。事屬離奇,難以用今人的觀點評論,王漁洋亦不涉入議論,全詩含蓄不露、超脫空靈。結句之祠前一朵白蓮花開,發人對露筋女貞潔的無窮想像。
當日下午,我再度取出《漁洋精華錄》上冊,查找附錄年譜,想深入了解王漁洋的事蹟。隨手翻開內頁,看見30年前自己以紅筆眉批「神韻」二個大字赫然入目,當下忽有豁然開朗般的領悟。
茶几上,有本2007~2008年「神韻藝術團」海內外觀眾回饋的精裝書,在怡君和多位國中生眼裡,此書的文字與圖片,不只是清亮而已,還展現著層層的神聖空間。「神韻」兩字是文學與藝術超凡入聖的境界,「神韻藝術團」的全球巡演,華夏古風,正洗滌著下走的世道人心,影響既深且遠。
那《瀛海集》呢?上午交流結束前,我曾心虛問。「沒有,什麼也沒有!」孩子搖搖頭,以一貫輕緩的聲調答著。她自也不知《瀛海集》的作者為誰,在同時,似有個聲音從高遠處傳來:多強的執著心哪!
【作者簡介】吳雁門,詩人、資深教育、輔導與諮商工作者,20年輔導師資培訓經驗。其詩有湖海氣,評論則溫馨有情,為兩岸詩家所喜。「心靈視角」專欄,作者以詩人之眼和敦厚的詩心,關注及記錄人間萬象,要為奮進的人生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