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印度變種病毒株 更具傳染力
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持續變異,疫情肆虐全球。中研院近日分析發現,印度變異病毒株的氨基酸變異有利於病毒產生逃避人類免疫系統的能力,且能促進病毒融入宿主細胞,加速傳播。根據中研院「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指出,病毒變異仍會持續發生,也無法排除臺灣變異株可能性,甚至疫苗的成功也可能讓病毒產生更新的優勢種。
中研院「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5月31日發布「深度解析:印度變種新冠病毒」報告,印度變異株(B.1.617)去年10月5日首次在印度發現。根據WHO報告,今(2021)年5月11日前,印度變異株已在全球約44國現蹤,。臺灣也曾有境外移入,已在邊境即被匡列。
今年2月,中研院觀察到印度變異株的刺突蛋白上,三個重要氨基酸變異L452R、E484Q和P681R的發生頻率,在印度快速爬升。前二者變異會增強病毒與血液中ACE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人類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的結合,讓病毒更容易逃避人類的免疫系統。第三個變異則可能增強刺突蛋白S1-S2的切割效率,促進病毒融入宿主細胞,加速病毒傳播。
據世衛初步分析,目前的疫苗對印度變異株仍有效,但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會降低。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於今年5月22日公布,輝瑞/BioNTech(Pfizer-BioNTech)、莫德納(Moderna)、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等三劑疫苗,對印度變異株子型B.1.617.2有很高的有效性,與對抗英國變異株時的效果相似,也有助降低患者的住院率與死亡率。
研究團隊強調,各家疫苗表現不盡相同,一般而言,疫苗效果雖可能降低,但仍有一定保護力,且有助降低重症與死亡率,雖有零星副作用的案例,但整體而言利大於弊。
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報告,目前有5株深受關切的變異株,包括英國變異株(B.1.1.7)、南非變異株(B.1.351)、巴西變異株(稱P.1或B.1.1.28.1)、英國再變異株(B.1.1.7 with E484K)以及印度變異株(B.1.617)的子系B.1.617.2,這些變異株都在刺突蛋白上發生重要變異,增加病毒入侵或疫苗脫逃的機會,都比變異前的病毒株更具傳染力。
根據監測網,目前變異病毒仍以第六型為主,但已產生約600到1,200種變異子型;而病毒的變異仍會持續發生且難以避免,也無法排除臺灣變異株的可能性,甚至疫苗的成功也可能讓病毒產生更新的優勢種。
因此,人類不易完全消滅病毒,未來要努力與之和平共存。不過,若能儘快控制住疫情,減少病毒複製與傳播的機會,將可大大降低產生具高傳染力變種病毒的機會。因此,「落實病毒邊境管理,遵守國家防疫政策,養成防疫生活好習慣,提升整體疫苗接種率」,多管齊下,是對抗病毒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