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中共病毒 中研院發現紫蘇、薄荷有效

中研院院士翁啟惠研究團隊近日研究發現,有5款現有藥物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潛力,包含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等,可有效降低倉鼠肺部病毒量。(中央社)
中研院院士翁啟惠研究團隊近日研究發現,有5款現有藥物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潛力,包含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等,可有效降低倉鼠肺部病毒量。(中央社)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團隊從超過3千種藥物及保健品中,找出5種具有抑制中共病毒(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包括瘧疾藥物美爾奎寧、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全株薄荷及全株紫蘇萃取物。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尚未進行人體試驗,目前已申請專利,希望未來能技轉開發成藥物。

2020年疫情初期,在中研院長廖俊智號召建立抗疫平台下,院士翁啟惠與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洪上程團隊展開藥物篩選和作用機制探討的任務。

洪上程表示,團隊收集市面上2,855個人類或動物用小分子藥物,也從中草藥典籍挑選約190種藥材,加上團隊17年前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進行電腦模擬分析、抗病毒感染細胞實驗等,初步篩選出具潛力的15個藥物,再以敘利亞倉鼠進行動物測試,以準確測定抑制病毒的效果。

研究發現,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靈芝多醣體RF3、全株薄荷及全株紫蘇萃取物等5款現有藥物及保健品,具有抑制病毒活性效果。透過倉鼠動物實驗後,證實此5種藥物能有效減少老鼠肺部的病毒量。洪上程說,美爾奎寧可抑制10倍的病毒量,算蠻不錯的。

「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洪上程解釋,當病毒黏附到宿主細胞表面,藉由胞吞作用進入細胞後,會先脫膜,將自己分解,接著再進行轉錄/複製、蛋白水解、轉譯、轉譯後修飾,組合成一個個新病毒,最後再透過胞吐作用,釋出複製後的新病毒。

洪上程表示,這一系列的步驟皆需要很多不同功能的病毒蛋白參與,若能有效抑制其中一個或二個以上病毒蛋白活性,譬如蛋白水解酶和RNA聚合酶等,將可阻斷病毒複製。

洪上程也說,這項研究所有實驗都在細胞與動物進行,知道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感染,但目前還沒有進一步做人體功能試驗,希望未來能找到有興趣的廠商,進行專利技轉開發成藥物,能在人體功能有作用。

延伸閱讀
中共病毒疫情快遞
2021年01月26日 | 3年前
中共病毒疫情快遞
2021年01月25日 | 3年前
拜登:未來數月無力改變疫情軌跡
2021年01月24日 | 3年前
中共病毒疫情快遞
2021年01月24日 | 3年前
中共病毒疫情快遞
2021年01月22日 | 3年前
中共病毒疫情快遞
2021年01月21日 | 3年前
中共病毒疫情快遞
2021年01月20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