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依賴陸市場 非朝夕能解
中共日前片面禁止臺灣鳳梨輸入,引發外界關注鳳梨外銷單一市場,等同將雞蛋放置在同一籃子中,對此,農業學者表示,中國市場充滿高風險,大家都知道,但因臺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政府只能扮演預警角色,雖然現在大家知道多開發各國市場的重要,可能無法明年就能100%取代中國市場,「那是不可能的」。
農委會日前宣布將採取內外銷作分流的方式,開拓中國以外市場消化3萬公噸的鳳梨。至於明年日本市場能否順利取代中國,專家則認為,端看是否能回到最初的供需平衡點,外界也無須過於要求明年就要達成,畢竟沒人能保證;至少目前的目標跟方向是正確的,現在中國市場這個水龍頭關起來了,相信有更多人會開始從事情的本質來面對、處理這些問題。
根據統計,去年生鮮鳳梨出口量4萬5,621公噸,當中有4萬1,667公噸銷往中國,從近十年的鳳梨外銷情形能夠看到,銷往中國的鳳梨占總外銷量的九成以上。
中國市場風險高 大家都知道
政府宜從源頭管理供給
對此,農業學者焦鈞認為,中國市場充滿高風險,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政府則是扮演「預警」角色,畢竟臺灣不是專制國家,但藉由這次中共宣布暫緩臺灣鳳梨輸入事件,政府也就順勢將事情攤開來講。就他目前看來,政府採取從源頭管理,進一步控管供給面增加的議題,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像是將臺糖承租的土地,轉作其他種類的鳳梨。
焦鈞表示,此事件因鳳梨而起,若單就鳳梨出口面來看,過去沒有中國市場或市場尚未打開前,臺灣平均出口的鳳梨約為5千公噸左右,2013年甚至更低,但到了2014年變9千公噸,2018年變成3萬2千公噸,短短4年時間從9千公噸成長到3萬2千公噸,而且都是中國市場,「這其實就存在過度依賴的情形」。
焦鈞說,增加的量、市場都是單一市場,再加上總出口量,假設當時可能只出口3萬多公噸,但光是鳳梨出口量就占了九成,到後來中國市場比重越來越高,因為其他國家市場出口停滯,光是2018年至2019年間,臺灣鳳梨出口中國直接衝到5萬公噸的高點,直到2020年因為疫情回檔到4萬,但不管5萬、4萬,或3萬2千,相較過往5千多常態值,中國市場仍有明顯成長。
他指出,對中國出口量成長的原因,要回溯到2012年中菲南海的主權爭議,中共技術性禁止菲律賓鳳梨進口,也因為這個原因,讓臺灣的貿易商、生意人新增了一個貿易市場,也就是中國,接著後來出口比重也就變成如此。
轉其他國家能解? 日本市場有緩慢成長
為解決預先要銷往中國的3萬公噸鳳梨,農委會宣布將進一步開展除中國外的16個國家市場,包括日本、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對此,焦鈞認為,這16個國家只是個「期待值」,畢竟一個市場從開拓、建立、成熟到收割,可能耗時5至10年,而日本是當中緩慢成長的市場區域。
另就臺灣鳳梨出口日本的數量,其實也在逐年成長,2018年臺灣鳳梨外銷日本約682公噸,為日本鳳梨供應來源第五名,2019年約982公噸,為日本鳳梨供應來源第四名,2020年增至2,144公噸,為日本鳳梨供應來源第二名,銷售金額3億3,789萬日圓(約新臺幣8,708萬元)。
至於日本是否可能回到先前的出口水準,焦鈞說,還需要看是否能夠回到最初的供需平衡點,對於是否明年就能夠達成,他認為,不需過度責難或要求,畢竟沒人能夠保證,明年就可以讓日本市場100%取代中國,「我覺得這樣的要求過於高標準,但至少目前目標跟方向是正確的」。
但如何加速日本取代原先的中國市場,焦鈞則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曾提過,與日本人做生意,必須要提供穩定數量、品質符合要求的鳳梨,針對這些方法其實大家都很了解,但因過去中國市場太快,「快到大家認為沒必要花心思將日本市場顧好」,但現在中國市場這個水龍頭關起來了,相信有更多人會開始面對事情的本質,並處理這些問題,但可能無法明年就能100%取代中國市場,「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