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青少年一週用手機、上網時間近40小時
根據白絲帶關懷協會14日公布的調查研究指出,青少年平均每週使用手機、上網時間近40小時,寒假將至,呼籲家長應特別留意。白絲帶關懷協會表示,近日辦理的打卡攝影比賽,提醒青少年應以正確心態使用3C產品,學生應要享受打卡的創意,遠離不必要的風險。
由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政大傳播學院教授黃葳威所進行的「2021年臺灣青少年價值觀與上網趨勢調查報告」指出,國小三年級到大學四年級之間的受訪學生,每週使用手機的時間長達25.91小時、上網13.72小時、看電視13.03小時,運動卻僅有11.64小時,顯見3C壓縮了其他的時間。
報告顯示有78.7%的上網動機為觀賞影片,而聽音樂、玩遊戲、使用社群網站則分別為71.5%、69.3%、63%,與過往幾年調查相差無幾。黃葳威提到,隨著使用3C用品時間增加,青少年在遇到生活或課業困難時,不會主動對外求助,也越容易忽略人際交流或關懷互動;而在週間使用數位用品時間越長,也對自我覺察程度有差別,因此提醒家長需多加留意。
調查也指出,全臺有63%會上社群網站的兒少,其中會上交友網站的占20.7%,估計全臺有12.6%的青少兒會透過交友網站認識陌生網友;黃葳威認為近年交友網站盛行,但家長仍要注意兒少交友情況,不要單獨與陌生網友見面或傳送私密照等。
黃葳威表示,其中特別關注「打卡」,因為打卡雖然可以留下生活紀錄,但也會留下個資隱私的數位足跡,可能引發糾紛;建議打卡時應慎選打卡平臺、定位功能,如果不喜歡被App數位跟蹤,則應把手機定位功能關掉。
對於3C產品使用,黃葳威認為,應該自己握有主動權,選擇多面向、有興趣的部分去了解,而非被社群媒體演算法所限制,被動接收資訊,這將使眼界變窄。因此,她建議可以掌握「CHECK」的原則,包括Choice:慎選打卡平臺及慎用定位功能;Home:維護個資隱私,家長晒娃三思;Examination:查驗打卡內容,有圖未必為真;Change:留心資訊安全,定期變更密碼;Knowledge:網路安全知識,持續與時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