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人社科研人才驟減 科技部年投2千餘萬急培育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海外人才培育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合影(左起:國研院科政中心助理研究員葛孟堯、獲補助博士候選人黃佩玲、國研院副院長兼科政中心主任林博文、科技部人文司司長林明仁、獲補助博士候選人林燊揚)。(科技部提供)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海外人才培育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合影(左起:國研院科政中心助理研究員葛孟堯、獲補助博士候選人黃佩玲、國研院副院長兼科政中心主任林博文、科技部人文司司長林明仁、獲補助博士候選人林燊揚)。(科技部提供)

【記者袁世鋼/台北報導】
鑒於臺灣近15年來赴美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驟減,科技部自2018年起推動該領域的海外科研人才培育計畫(TOP Grants),每年分別補助每位博士候選人及年輕學者90萬、60萬元培育經費。科技部6日舉行成果發表會,並宣布今年的補助計畫將於4月下旬開始徵件。

國研院代理副院長、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主任林博文表示,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統計,臺灣近15年赴美取得博士的人數減少25.7%,其中人文社科領域下滑幅度遠高過自然科技領域,15年來從218人減為66人,減幅達69.7%,使在海外重要學研機構的臺籍教研人才出現斷層。

為此,科技部自2018年起推動「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海外人才培育計畫」,迄今邁入第3年,計畫主要培育對象包含25名在海外地區攻讀博士學位的「博士候選人」及5名專任於海外地區學研機構的教師或研究人員等「年輕學者」;於為期1年的研習期間分別可獲培育經費新臺幣90萬元、60萬元;年輕學者另可申請學術專書出版費用20萬元。

科技部表示,培育對象的遴選作業,將邀請學術界具聲望、學術成就與公正性之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組成「學術審查委員會」,依據申請人研究主題的理論價值、創新程度、申請內容嚴謹程度、研究規劃可行性、申請人學術潛力或研究經歷、學術成果等標準進行遴選,最後再由學術審查委員會議審議後通過。

科技部強調,這項計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積極回應海外學界需求,改善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人才斷層現象,並協助在海外留學或任教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人才,能專注於博士論文與學術專書撰寫、提升學術研究品質,進而使其在國外大學或學術研究機構取得一席之地,達到強化及鞏固臺灣人文社會領域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與影響力。

科技部也宣布,今年新一期計畫的徵件作業預訂於4月下旬開始,歡迎符合申請條件的人文社會領域學人持續關注計畫網站及徵件資訊,並踴躍提出申請。◇
延伸閱讀
諾貝爾獎助攻 遺傳性貧血有解
2020年11月05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