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迷思 大腸癌Q&A
根據衛生福利部民國105年統計,大腸癌是國人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目前政府大力推動利用糞便潛血檢查提早發現大腸癌,才能早期治療。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志奇,提供幾點醫學資訊給民眾參考。
1.什麼人比較容易發生大腸癌?
大腸癌與家族基因、飲食和生活習慣都有關係,建議在50歲過後接受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有家族大腸癌病史的人,則應提早到40歲之後開始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飲食方面,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紅肉、燒烤食物、高脂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者較易發生大腸癌。生活習慣方面,抽菸、喝酒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而運動及避免體重過重則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
2.大腸癌有什麼症狀?
早期的大腸癌病人多半沒有症狀。但因為大腸息肉會有少量慢性出血的情形,這種慢性少量出血造成的貧血往往也是沒有症狀,大多是健康檢查或是其他原因抽血意外發現的。至於比較大的大腸癌可能會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腹部摸到腫塊或體重減輕等症狀。
另外,左右邊的大腸癌症狀也有所不同,右邊的大腸因為管徑較大,比較不會有排便習慣改變、大便細的情形,症狀比左邊大腸更不明顯,往往是以慢性貧血或是糞便潛血檢查時才發現。左邊大腸因為管徑較細比較接近肛門口,血便、大便習慣或外觀改變等變化比較容易被發現。
3.大腸息肉和大腸癌有什麼關係?
絕大部分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轉變而來,但一顆大腸息肉變成大腸癌平均約需要5至10年時間。如能早點發現大腸息肉並把它切除,就可以減少大腸癌發生的機率。
4. 有什麼方法可以提早發現大腸息肉或大腸癌?
如果糞便潛血檢查是陽性,則需要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看是否有息肉或其他問題。
5.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代表大腸一定有問題嗎?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人,60%是大腸息肉或大腸癌,25%是痔瘡,15%是潰瘍或其他原因。另外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中,大約20個人就有一個是大腸癌。
另外補充,可能有人會問,如果我這一次驗大便潛血是陽性,我可不可以過一段時間再驗?如果陰性就不要做大腸鏡了?
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果大腸有問題,不一定每次驗都會有潛血反應。第二次陰性結果,不能否定第一次陽性的結果。還有,之前驗大便有分化學法和免疫法兩種方式。化學法的缺點是會受到食物或藥物的影響,比如說吃了豬血就會驗出陽性。化學法也無法分辨是胃、小腸還是大腸有問題。而免疫法不會受到食物、藥物的影響,而且只有大腸有問題才會是陽性,胃潰瘍等上消化道疾病不會影響檢查。
6. 什麼時候要做大腸鏡?
除了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人要做大腸鏡外,若是有剛剛提到大腸癌症狀包括血便、排便習慣改變、不明體重輕、貧血、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皆可考慮進一步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