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新手爸媽 東基小兒科上線解析照養盲點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鄭弋醫師籲新手爸媽建立正確的照顧和教養觀念。(東基提供)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鄭弋醫師籲新手爸媽建立正確的照顧和教養觀念。(東基提供)

【記者龍芳/台東報導】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鄭弋醫師當起衛教影片主角,拍攝東基自製的「隨便google,不如一書在手—Dr.鄭弋為你解密兒童健康手冊」影片。鄭弋表示,正確的照顧和教養觀念,才能大幅減少小孩到醫院看病的機會,她呼籲新手爸媽做好「基本功」。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鄭弋醫師籲新手爸媽多利用兒童健康手冊。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鄭弋醫師籲新手爸媽多利用兒童健康手冊。(東基提供)

鄭弋說,網路發達、資訊爆炸,同時隱藏著不少似是而非的兒童照養觀念,甚至有些傳統照顧方法未必正確。例如發燒問題,花了十年的時間衛教,家長才逐漸建立不必一發燒就吃退燒藥的觀念。

其他如「不要把嬰兒包起來」、「家長戒菸比吃益生菌有用」、「四個月就可吃肉、蛋」、「用含氟牙膏刷牙」等4個「常識」,被鄭弋列為最常見也最需要建立正確觀念的問題。

不要把嬰兒包起來 嚇醒是嬰兒在救自己

鄭弋表示,小兒科門診見到不少寶寶在大熱天裡,被家長包得像「肉粽」一樣密不透風,連手腳都被裹住。鄭弋說,這叫「家長覺得冷」,其實寶寶一點都不冷,家長包緊寶寶的另一個原因是新生兒睡覺時,常出現類似驚嚇的反射動作,父母認為寶寶受到驚嚇,裹住手腳才能讓寶寶備感安全。

鄭弋解釋,三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腦部發育尚未成熟,呼吸調控不佳,驚嚇反射是讓嬰兒的大腦提醒嬰兒自身,要從呼吸停止的狀態下醒來呼吸,才不會猝死。因此,嬰兒睡覺時,應讓手部「自由」,不要包起來,嚇醒並非睡不好,而是嬰兒在救自己,驚嚇反射通常六個月大時就會消失。

鄭弋呼籲爸媽「解放」寶寶的手腳,給其自由探索四周的機會,才能刺激大腦,不要怕雙手抓花臉。這年紀的寶寶抓自己,不會傷到真皮,不會留疤。一歲以下寶寶雙腳一定不是直的,兩歲以下小孩有O型腿是正常,直到六歲左右,雙腳才會和成人一樣直。

家長戒菸比吃益生菌有用

「醫師,寶寶時常咳嗽、打噴嚏,總是好不了。」鄭弋細問之下,才發現是部分家長有抽菸習慣,小孩長期處在二手菸、三手菸的環境下,對健康有大影響。除了過敏症狀無法改善,還會影響嬰兒腦部功能,而且學習障礙的風險提高。

鄭弋呼籲,與其花錢買益生菌給小孩吃,改善過敏症狀,不如家長戒菸,省下買益生菌、菸的錢,又能贏得家長自身及全家人的健康。

四個月就可吃肉、蛋

寶寶4至6個月大時是開始添加副食品的理想時機,肉類、蛋黃也是副食品之一。鄭弋發現不少家長為寶寶添加南瓜、高麗菜、紅蘿蔔等副食品,卻不添加肉類、蛋黃等,原因是認為蛋、肉難消化。殊不知一歲以下寶寶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需達總蛋白質的三分之二以上。

鄭弋指出,到了6個月以上還是只吃「蔬食」,容易造成寶寶缺鐵。有2~5%的寶寶發燒會有熱痙攣現象,如果未從食物中補充足夠的鐵,會增加熱痙攣風險。她呼籲爸媽不能單靠奶粉裡添加的鐵質,「好好吃肉」,適量給寶寶補充蛋黃、肉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才是上策。

用含氟牙膏刷牙

鄭弋呼籲,寶寶從出生起就應刷牙,零到六個月在進食後,用紗布擦拭牙床、黏膜及舌頭,一歲大的寶寶應積極用杯子喝水、喝果汁,戒斷使用奶瓶的習慣,避免蛀牙。

蛀牙高危險群的寶寶,長牙時就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建議使用含氟量達1000至1500ppm的牙膏,若寶寶無法接受含氟牙膏,媽媽不妨在煮菜時,以「氟碘鹽」取代碘鹽。

東基表示,家有新生兒的家長欲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兒童健康手冊(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1139)、兒童衛教手冊(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1459),或點進「隨便google,不如一書在手——Dr.鄭弋為你解密兒童健康手冊」影片(https://pse.is/M5R66)。

延伸閱讀
新生兒感染百日咳 容易引發重症
2020年05月04日 | 4年前
新生兒創新低 陸面臨人口危機
2020年01月19日 | 5年前
媽咪好助手 新生兒10大必備品
2019年05月02日 | 5年前
新生兒嚴重黃疸 換血降低膽紅素
2018年08月06日 | 6年前
腸病毒6年同期新高 新生兒要注意
2018年07月31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