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促產業變遷 工研院:無接觸經濟大增

工研院6日舉辦論壇,倡議企業應從製造思維轉向知識價值思維,打造臺灣成為全球可信任關鍵夥伴,創造疫後新商機。(中央社)
工研院6日舉辦論壇,倡議企業應從製造思維轉向知識價值思維,打造臺灣成為全球可信任關鍵夥伴,創造疫後新商機。(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

工研院6日舉辦「韌性臺灣後疫產業發展論壇」,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疫情促使全球局勢出現轉變,特別是在政治上,全球反中共情緒恐是天安門事件以來最高,各方重新思考全球化的產業布局,並認為關鍵產業鏈、材料供給的布局必須分散風險,尤其是在風險與成本間,必須取得新的平衡,這會是一項大局勢變化。

在經濟上,他說,「1.5公尺經濟」是無人經濟的雛形,整個商業模式會因此改變,無人經濟發展更快速;社會上,未來應尋求與大自然共存,更注重綠色能源、循環經濟等產業;科技部分,在ICT發展基礎上,疫情過後健康醫療照護等以人為本的科技領域,都必須重視。

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報告,疫情將加速臺灣產業轉變,包括製造業會加速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並開始建立分散式供貨(Distributed supply chain)生產模式。

另外,企業「無接觸經濟」商業模式比例大增,將導入遠端作業、無人化、虛實整合等方案;以及「以人為本」的快速篩檢、遠距醫療、在宅醫護等服務將加速實現,並開創醫療物聯網(IoMT)商機。◇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