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膜狹窄 員榮認為心導管置放相對安全

員榮醫院心導管手術心導管置換術。(員榮醫院提供)
員榮醫院心導管手術心導管置換術。(員榮醫院提供)

【記者謝五男/彰化報導】

國標舞女王劉真因為主動脈狹窄接受心臟手術時併發心臟驟停,在經歷 35 天的搶救後仍不幸離世,主動脈瓣膜狹窄疾病因此引起大眾關切。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郭勛南醫師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疾病有先天性及後天性,最常見的是老化所引起的主動脈瓣膜狹窄。現行的手術方式有傳統外科手術,以及心導管方式置放手術兩種,後者的手術相對安全。

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郭勛南醫師表示,主動脈瓣膜為心臟的大門,主要是心臟收縮時開放讓血液輸出到各個器官,心臟舒張時防止送出去的血液逆流回來。主動脈瓣膜狹窄主要可以分為先天性或後天性,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因年紀大超過六十歲以上所引起的瓣膜老化及鈣化,少部分後天性的原因,則是因為鏈球菌的感染引發的抗體反應,「又被稱為風濕熱」影響到心臟的二尖瓣及主動脈瓣開合功能。鏈球菌的感染常常發生在學齡的兒童,常常會造成全身性的症狀如皮下節結、紅疹、關節疼痛,在產生抗體後攻擊心臟二尖瓣及主動脈瓣,造成病患中年時發生風濕性瓣膜病變。而先天性的原因則是先天性變異的二葉型主動脈瓣(原本應為三葉),因為結構上的異常導致在平均 40-50 歲時瓣膜提早損壞發病。

彰化員榮醫院 心臟內科郭勳南主任。彰化員榮醫院 心臟內科郭勳南主任。(員榮醫院提供)

郭勛南指出,一般而言,臨床上最常看到的還是老化所引起的主動脈瓣膜鈣化狹窄,常發生在 65 歲以上患者,但是這個疾病最令人害怕擔心的是發生初期中期常常患者都是沒有症狀的。等到發生胸悶,暈厥甚至心臟衰竭等症狀時,都已經是末期,預期壽命依次只有5年、3年、2年。診斷上在心電圖可以發現心臟肥大,而心臟超音波則是最確切診斷工具。到了重度的主動脈瓣膜狹窄,除了藥物治療外,病患都需要手術的介入才能解除症狀挽救生命。目前現行的手術方式有風險較高的傳統外科手術,以及相對安全的心導管方式置放主動脈內人工血管支架。

郭勛南建議一般家裡的超過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產生胸悶、暈厥、呼吸急促等症狀或是一般民眾體檢時被診斷有心雜音,應盡速至心臟科門診檢查及尋求心臟科醫師的意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牽手
2019年10月18日 | 5年前
血管內超音波 彌補心導管缺失
2018年05月02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