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假訊息目的「污染言論環境」
數位政委唐鳳7日在AIT第三場「“智”同道合 – 數位對話」舉辦前受訪,談到有關「假訊息防治」。唐鳳說,假訊息並非針對特定黨派或候選人,而是刻意要「污染(pollution)」討論公共議題的言論環境。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媒體,必須促成更好的公共討論,而非破壞民主的討論,小心自媒體「與惡的距離」。
有關如何假訊息危害預防?唐鳳表示,網際網路出現社群發散傷害民主的言論,這並非針對特定候選人或黨派或政治主張,而是在把言論環境污染掉,「國外學者把這種行為叫pollution」,把言論環境污染掉,讓大家都不想要討論公共議題,這樣下去,(討論)民主自然會變得沒有意思,他提醒,民眾必須對此特別留意。唐鳳說,我們需要好的、健康的討論公共議題的管道,不管彼此意見為何,都能就事論事的討論,「培養這種媒體素養是很重要的」。
人人都是媒體 需謹慎「與惡的距離」
唐鳳指出,在台灣寬頻是人權之一,任何人都是直播主,「人人都是自媒體」,每個媒體個人要如何促成更好的公共討論,而非破壞民主的公共討論,希望大家謹記「與惡的距離」不要越來越短。(「與惡的距離」電視劇,探討媒體自律與提供真相責任)。
唐鳳還提到,教育部近期在規劃有關媒體素養資源網,即將上線,未來將在新課綱、樂齡與社區資源中擴展,讓大眾知道「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年代,如何發揮自媒體影響力與素養」。
2020大選逼近 美台增進「假訊息危害防治」?
唐鳳指出,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確保最基礎網路通訊設備,這個底層網路不被滲透、竊聽等,我們很難在上面發展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以及集會結社自由。因此,這兩天美國與台灣合辦「跨國網路攻防演練(Cyber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Exercise,CODE),針對金融、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滲透測試,持續觀測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的資訊安全,這些都是把台灣的資安國際化進一步加深、加廣的表現,因此,建立跨國間「白帽駭客」網絡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