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撕裂台灣 余宛如盼打造支持「科技向善」生態系統
立法委員余宛如日前在台北NPO聚落,邀請國際講者與台灣公民組織夥伴,針對「科技向善提升人權進步」對話,共同探討如何以科技提升社會大眾對於人權的意識和進步。余宛如指出,科技雖是中性的,但使用者不同,將可能帶來好的或壞的(破壞性)結果,台灣受到假訊息攻擊嚴重,希望透過各界對話分享,打造支持科技向善的生態系統。
立員余宛如與奧斯陸自由論壇主辦方合作,12日邀請真的假的共同創辦人李比鄰、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代理秘書長黃尚卿、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資訊戰專家及Fianna Strategies執行長Molly McKew、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記者Yuan Yang、紐約時報自由撰稿記者Chris Horton、前緬甸仰光美聯社記者Esther Htusan等人,共同探討如何以科技提升社會大眾對於人權的意識和進步。
余宛如分享,台灣政府辦理「總統盃社會創新黑客松」競賽兒少保護「永不回頭」提案,以受虐兒少家庭歸戶概念,分析兒少在家庭中再受虐風險(非以傳統以個人行為及傷勢來研判),並在第一次通報時就能預警風險程度,透過分數評估協助判斷案件處理次序,提升調查個案準確度,並選擇最適合的處理方式,「這就是科技改善問題的好例子,該提案以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預測高風險家暴地區範圍,達到降低家暴發生機率」。
她指出,科技雖然是中性的,但使用者不同,將可能帶來好的或壞的(破壞性)結果。近年來,台灣推動科技向善共有三大面向:其一、台灣遭受境外「假訊息」攻擊嚴重,中共展開對台資訊戰,操作社群平台推散假訊息,不斷分化台灣社會,擾亂政治秩序,意圖上人民對民主政府失去信心,要解決這樣的社會問題,必須動員社會各個領域與角色,例如:非營利民間組織「Cofacts 真的假的」在Line上提供闢謠功能聊天機器人,幫助釐清資訊真偽。
另一種科技向善模式是「利用既有科技工具」,讓身障弱勢者學習新型數位工具,提升就業品質機會與薪資,例如勝利社會福利中心,教身障者3D繪圖,創造新工作機會;第三種模式則是「研發新科技」以解決社會不公資源不均議題。未來除了倡議,也希望慢慢打造出支持科技向善的生態體系。
此外,余宛如辦公室社會創新國會與台灣創速合作舉辦電梯簡報大賽,集思廣義如何利用科技促進社會福祉,今年高達300個團隊參加,9月25日將正式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