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歸隱聖地的月下風光,飄然有仙氣。(123RF)
歸隱聖地的月下風光,飄然有仙氣。(123RF)

文/文思格

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獨來去。

【作者簡介】

孟浩然(西元689~740),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他和王維一起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他的詩風格清淡、自然而又韻味深長,在唐詩中自成一家。

【字句淺釋】

解題:這首七言古詩通過描寫作者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感,抒發了作者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形象地顯示了作者異於常人的人生歸宿。
鹿門:即鹿門山,在漢江東岸。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作官,攜家進山「採藥不返」,隱居山中。從此鹿門山就成為隱逸聖地。作者本來隱居在峴山南園,後來決心追步龐德公的行跡,也在鹿門山開闢一住處。
漁梁:位於峴山南園和鹿門之間的一個渡口。
煙樹:朦朧月光下,樹木像在煙雲繚繞中一樣。
巖扉:岩石上的門。
寂寥:寂靜;空曠。
幽人:幽居之人,指隱士。這裡指龐德公和自己。

【全詩串講】

黃昏時候,山寺裡悠然傳出報時的鐘聲。
漁梁渡口,渡船邊喧嚷著搶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邊的沙岸,人們走向江畔的鄉村。
我也乘坐著船兒,要回到我隱居的鹿門。

朦朧月光下,鹿門山的樹木都煙雲繚繞。
不知不覺中,我已走到龐公的隱居舊地。

岩石上的門和松林間的小路,長期寂寥。
只有龐德公和我這樣的隱士,獨來獨去。

【言外之意】

本詩以淺淡的語言、自然的結構、富於暗示的寫景,把作者內心的體驗感受表現得平淡自然、優美真實,動人地營造出一個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在寓情於景、以景抒情方面,這首詩是很成功的。

一方面是悠揚的鐘聲從山間古寺中傳出,迴盪在山林間的梵音提醒著人們:世間還有返歸本源的修煉之路;另一方面是渡口俗人搶渡回家的喧鬧爭吵,使人想起塵世間眼光短淺而無休止的爭鬥,和隨之而來無盡的煩惱。一邊是常人踏著沙岸回塵世之家,另一邊是隱者乘著渡船回返歸真之家。歸隱聖地的月下風光,飄然有仙氣。岩石上的門、松林間的幽徑,在常人看來都給人「寂寥」的感覺,但在「幽人」自己的體驗中則是恬然而超脫、閒逸而自適的。通過這種不斷的對比,兩條迥然不同的人生歸宿之路便清楚地擺在讀者面前。◇

 

延伸閱讀
【悅讀唐詩】劉禹錫《烏衣巷》
2019年04月21日 | 5年前
【悅讀唐詩】岑參〈逢入京使〉
2019年03月21日 | 5年前
【悅讀唐詩】李白〈送友人入蜀〉
2018年12月23日 | 6年前
【悅讀唐詩】韋應物〈幽居〉
2018年10月23日 | 6年前
【悅讀唐詩】春望
2018年08月30日 | 6年前
【悅讀唐詩】寄焦煉師
2018年09月01日 | 6年前
聖王唐太宗和親 琵琶遺音響絲路
2018年07月10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