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血壓仍飆高 導管來救命

63歲的李林太太(前)有心律不整病史,同時患有高血壓,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後,血壓趨於穩定。(記者陳柏州/攝影)
63歲的李林太太(前)有心律不整病史,同時患有高血壓,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後,血壓趨於穩定。(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63歲的李林太太有心律不整病史,同時患有高血壓,血壓不曾低於200毫米汞柱。起先服用降血壓藥控制,吃2、3年後,血壓狀況未改善,藥卻越吃越多,之後醫師安排做腎臟檢查,才發現腎動脈周邊神經太過活躍,她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後,血壓趨於穩定,每天只需要吃1顆降血壓藥就好,走路也不會覺得無力、喘,提升生活品質。

收治李林太太的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應湘說,患者服藥順從性高,但血壓依舊居高不下,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她同時具有原發性及次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可能與她的年紀有關,次發性高血壓則可能是心律不整引起,一併也影響到她的腎功能。 

他說,原發性高血壓通常可以透過藥物控制,但是次發性高血壓必須要先解決原本的疾病,找出病因後,先嘗試使用醛固酮抑制劑幫助她降低血壓,卻造成她體內鉀離子濃度過高,影響她原本心律不整病情,最後在沒辦法投藥的情況下,採取微創侵入式的高血壓導管治療,成功改善血壓居高不下的情形。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對於服用降血壓藥物後血壓仍控制不好的病患來說,高血壓導管治療是一個治療選擇,國內自2013年以來已經做了170多例,結果發現,病患血壓在術後1、2個月內便開始下降,平均可下降20到30毫米汞柱,病患也因而平均可以少吃2到2.5顆的降血壓藥。

他表示,高血壓導管治療時間僅約40分鐘,傷口僅如打針般大小,也無幾乎無副作用,目前醫界已有共識,建議服用3種以上降血壓藥、血壓仍達160毫米汞柱的患者採行此治療,未來可望再放寬適用對象,將是高血壓治療的新福音。

延伸閱讀
過敏性休克 8成藥物所致
2018年06月13日 | 6年前
血壓控制不佳小心全身器官遭殃
2018年05月29日 | 6年前
高血壓患者創新高 10年成長3倍
2018年05月15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