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醫師教你識別:血管瘤與血管畸形

栓塞治療前與後圖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栓塞治療前與後圖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記者林寶雲/新竹報導】

一位60多歲男性,日前因不慎跌倒造成左頸及背部肩胛骨附近瘀青腫痛,經過冰敷休息,瘀青消失了,但背部持續隆起,隆起範圍擴大到兩倍以上。病人至整形外科門診求診,經電腦斷層檢查疑似有深部血管破裂出血,醫師考量病人年紀以及有出血問題,採取保守的血管攝影及栓塞治療。在血管攝影中找到了出血點,還意外發現複雜的高流速動靜脈畸形,經跨專科醫療團隊共同討論治療方式,順利為病人止血,並將高流速動靜脈畸形作適當栓塞治療,病人背部隆起獲得改善,並持續使用彈性壓力衣維持穩定。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主任黃柏誠醫師表示,血管病變(vascular anomalies)及其相關併發症影響至少全球5%的人口,其致病機轉不明,治療方式眾多。血管病變主要分為血管瘤(Vascular Tumor)及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兩大類。血管瘤主要是血管內皮增生,而血管畸形是血管不正常增生但血管內皮無過度增生,兩者是不一樣的疾病。

黃柏誠說明,常見的血管瘤為嬰兒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屬良性軟組織腫瘤,約發生於2%的嬰兒,男女比約1:4,大多偶發性,與遺傳關係不明顯。嬰兒血管瘤本身雖然是良性,但仍然可能在不同部位造成併發症,如長在眼睛附近可能會影響視力,長在鼻部可能影響軟骨發育,耳朵附近的嬰兒血管瘤則可能也會造成外觀變形,不可不慎。

相較於血管瘤,血管畸形的類型更為複雜,可粗略分為微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原發性淋巴水腫、動靜脈畸形等。醫師會根據病史、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做出診斷,擬定治療方式。重要的是不將兩者搞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方向及較良好的預後。

整形外科主任黃柏誠指出,血管病變的治療依據不同型態有不同的處置方式,包含口服藥物或注射藥物的使用、血管栓塞治療、雷射治療、腫瘤切除及重建等。無論是那一類型的血管病變可經由跨專科團隊(包括整形外科、血管外科、小兒內外科、放射科、神經外科以及眼科等)共同討論最適治療方式,此外,也需醫病間耐心地合作,才能達到合宜的治療效果。

延伸閱讀
高血壓可能是腎上腺腫瘤所致
2018年03月05日 | 6年前
顯微鏡於牙科根管治療的應用
2017年12月15日 | 6年前
過度肥胖與腕隧道症候群
2017年10月12日 | 7年前
認識子宮內膜異位
2017年08月23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