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積極防堵 陸企境外投資將受限
觀察中國近幾年的變化,發現外商投資中國的時間,雖然早於陸企赴海外投資,但自2011年起,外商在中國投資已呈現停滯的狀態,反而是陸企海外投資,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快速飆升。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員溫芳宜表示,中國企業近年積極進行海外併購,以2016年為例,前三大產業分別是製造業(總金額301.1億美元,占比22.3%)、資訊傳輸業、軟體與資訊技術服務業(總金額264.1億美元,占比19.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總金額137.9億美元,占比10.2%),引起國際非常關注。
據彭博統計,2012年之前,陸企在傳統能源產業及採礦業的海外併購案件金額龐大;但在2012至2016年間,陸企在金融、醫療產業、娛樂業、網路軟體業、媒體廣告業、半導體業、不動產業等,海外併購的金額成長幅度相當可觀。
陸企海外併購 恐有中共主導
然而,陸企海外併購之所以會導致國際如此關切,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外界質疑陸企背後有中共政權的力量在主導。
當前中國共有4個主權基金,分是中國華安投資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以及中非發展基金,其中又以中投公司最受各界關注。
在2012年以後,中投公司海外併購朝向多元產業發展,併購標的包括建築業、電信業、資訊軟體、物流等,都是中投過去從未併購的產業;2016年時,中投公司併購美國的遊戲引擎廠商Unity Technologies,引發各界不小震憾。
2017年時,中投公司又併購美國黑石集團位於歐洲的物流業務公司Logicore Europe;2017年Airbnb新一輪的10億美元融資當中,中投公司也投資1億美元。顯示中投公司已將觸角伸向技術、市場及新經濟領域。
除了主權基金外,中共還有國家基金支援陸企在海外投資,溫芳宜說,這概念等於以國家力量趨動產業發展及海外併購,代表民營企業在海外的投資並非自主,而是與中共的政策密切相關。
溫芳宜表示,可以看到很多中國產業,背後都有不同的國家基金在支持,這也是國際為何會對中共的海外併購如此忌憚,擔心積極併購的背後,可能與中共的「中國製造2025」產業發展政策有關。
大環境不利 陸企境外投資恐縮水
不過陸資這波海外併購風潮,也引發歐美擔憂市場不公平競爭與國安疑慮,因而掀起一股防堵聲浪;而中共也為了防止高官資金外逃,進一步對海外投資加強監管,因此陸企海外投資的趨勢,在2017年出現大幅衰退。
此外,中共力推的「一帶一路」戰略,近期正面臨阻力,包括巴基斯坦、緬甸、尼泊爾等三國,都取消或擱置與中共合作的水力發電工程,中國的海外高鐵項目也進展不順,從過去幾年的推動數據來看,未必會對中國海外投資提供長期穩定的促進效果。
再加上美國近來完成30年來最大的稅改,未來是否會吸引美國廠商回流,甚至帶動更多外資企業調整全球投資配置,進而使外商資金由中國流向美國,仍待觀察。
溫芳宜分析,中共官方阻止資金盲目外流、美國與歐盟加強對中國投資的審查與管理、以及「一帶一路」受阻,這些現象都對中共的海外投資產生負向影響,因此保守估計,中國2018年的境外投資,金額雖然會下降,但是否較2017年大幅縮水,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