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夾擊 陸資轉戰香港遇挫

近年在海外不斷「報買」的中資企業被內外夾擊。圖為海航。(大紀元資料室)
近年在海外不斷「報買」的中資企業被內外夾擊。圖為海航。(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梁珍/香港報導】

近年在海外不斷「爆買」的中資企業被內外夾擊。不僅大陸當局連出規條,嚴堵資金外流,外國監管機構也越加警惕中共的投資意圖,包括歐美等國,紛紛收緊門檻。香港金管局昨也警告銀行信貸風險,預警今年會加強對房地產貸款激增的專項調查。業內人士估計,當中將包括對中資在港搶地融資的審查。據報活躍於海外收購的海航,在港買地出現融資困難。

近年,中資在港搶地速度非常驚人,去年地政總署所批出的10幅住宅地中,有7幅涉及中資發展商,占比高達七成,其中兩幅更是過百億的住宅「地王」。不過,在北京加強嚴管下,中資出手速度有所下滑,轉向與港資合資競投。港資逐漸奪回市場主導權,今年的首幅百億地王就由九龍倉奪得。

金管局:再做專項審查

在中資推波助瀾下,本港地價越搶越貴,令銀行借貸給房地產發展商的金額也大幅度增加。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1日在記者會上披露,去年發展商借貸上升28%,金額約1,500億元,增速較往年快,令發展商的未償還貸款總額增至6,600億元。

對於發展商房貸激增,金管局銀行監理部助理總裁陳景宏指,據了解是由於賣地數目增加,同時有發展商趁低息鎖定平錢。金管局表示,去年5月局方實施針對銀行向發展商借貸的收緊措施,當局計畫今年再做專項審查,以審視風險管理的措施有沒有增加的必要。

雖然金管局未有明言,資金主要借予港資抑或中資地產商。但有業界人士稱,去年中資買地占比七成,預料金管局重點審查的對象肯定包括中資。其中活躍於本港地產市場的海航,勢必是主要調查對象。

海航財務現危機 融資受阻

據英國《金融時報》1日報導,海航在過去數週曾與新地及其他投資者商討,尋求15億至20億美元(約117億至156億港元)貸款,並以啟德地皮作抵押。若海航違約,貸款方則可自行開發地皮。

海航在2016年11月起不足半年內,以合共逾272億港元連奪4幅啟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36萬元「天價」。在海航等中資頻頻高價奪地後,本地發展商、嘉華主席呂志和都表示「買不起地」,「看不懂樓市」,新地主席郭炳聯也稱之為「癲價」。

不過,在北京對海航、萬達、復星等企業海外收購進行盤查後,去年7月,金管局罕有地向活躍於大陸民企借貸的香港中資銀行及大型銀行,發問卷點名查詢海航及萬達的信貸情況。

去年9月,外媒揭露,八家銀行共向海航四幅啟德地提供15億美元(約117.3億港元)短期貸款,但至少四家銀行已拒絕再融資,以及不提供新項目貸款。

據悉,海航現已出現財務危機,陷入困境。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七家近期先後停牌,並出售澳洲辦公樓。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海航向債權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將尋求處置1,000億元人民幣資產,以償還債務及阻止流動性緊縮問題發生。湯森路透平台Eikon的數據顯示,海航2018、2019年即將到期的債務超過443億元。其中,最早的17渤海金控CP001債券將於2018年4月到期。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日前因擔憂海航集團即將有大量債務到期且借貸成本上升,下調了海航的信用狀況,顯示海航信用水平到了「麻煩區間」。

另一個活躍於海外收購的萬達,也大幅度甩賣資產。主席王健林表示,將售賣一半海外資產償還海外債務。

中資去年海外收購跌35%

據湯森路透的數據指,2017年全年中資企業境外併購交易數量,下降至866件,按年跌幅為5.7%,而金額的跌幅較大,為1,419.2億美元(約11,098億港元),較2016年的2,181.6億美元(約17,059.89億港元)下跌了35%。

另據羅兵咸永道今年1月底發表的報告顯示,去年中資併購活動交易價值從2016年的歷史高點回落11%至6,710億美元(約52,471.53億港元),基本相當於2015年的水平。

單筆10億美元以上的超大型海外併購案數量,自2016年的103件下降至2017年的89件。中資海外併購交易減少,是併購活動交易總額下降的原因之一。

今年1月,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在美國收購速匯金(MoneyGram)以失敗告終,這宗高達12億美元(約93.84億港元)的收購案被美方拒絕,外媒指是因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擔憂中資併購存在的數據安全性問題,可能被用來識別美國公民的信息。

有分析認為,螞蟻金服收購案受阻後,會令中資在海外收購進一步受挫,尤其是在美國。

川普強調對付中共 德法意聯手立法嚴審

湯森路透數據顯示,中資對美國企業的併購規模下跌得最多,去年只有120.9億美元(約945.43億港元),2016年的規模為625.8億美元(約4,893.69億港元),降幅達80.7%。報導指併購大跌主要是監管問題,特別是牽涉到的資產包括高科技或個人數據、GPS數據等敏感資料,美國參眾兩院於去年提出擴大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權責範圍,以致日後的監管不確定性更大。

美國總統川普在週三的國情咨文中強調「經濟投降時代終結」,又視中共為「對手」。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特朗普今次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川普暗示要對中國貿易出手」,包括計劃就中共盜取美國貿易機密等問題採取行動。報導指,川普現在似乎準備好要採取不同以往的措施,而他在以後的演講中,也點名中共等「挑戰了我們的利益、我們的經濟和我們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中資近年在全球不斷大肆收購,讓歐洲國家憂心忡忡,德國經濟部國務祕書馬赫尼希日前證實,德國與法國、義大利已聯手起草一份法案,遏制中資在歐洲的收購熱潮,以免科技與專業知識遭掠奪。有分析師稱,可以預見中資海外收購潮將進一步受挫。

旅美政治評論家陳破空表示,中資收購最近受挫,是因為外國逐漸識別了它的目的。「中共就是要把人家的創新技術給買走,留下空殼公司,而且瞄準西方的經濟或者政治的生命安全線,給人家構成國家安全危害。」

延伸閱讀
馬爾地夫前總統:中共正收購我們
2018年01月23日 | 6年前
陸企缺誠信 在美上市股價多重挫
2017年12月21日 | 6年前
陸企投資派拉蒙300億 正式告吹
2017年11月10日 | 7年前
陸銀行證券基金 外資限制將放寬
2017年11月10日 | 7年前
蝦皮傳隱中資背景 台律師喊告
2017年10月16日 | 7年前
統促黨頻滋事 賴揆要求嚴辦
2017年09月26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