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子專欄】華資遇上了英國

文/財子

於歡呼聲中踏進新一年,投資氣氛持續濃厚,大陸資金繼續東征西討,物色穩固資產作長遠投資。 

宣布脫歐後的英國不單貨幣遭受嚴重拋售,房市更是停滯不前,價格由前年上升4.5%,放緩到去年微漲2.6%(倫敦跌0.5%),數年加起來還不及香港過去12個月的升幅。實際上,英國經濟存在不少亮點,正好趁此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考慮入市。

英鎊弱勢資金進場

不到兩年英鎊下調兩成,給有勇氣的投資者打開了窗戶。門檻降低,但英國資產吸引力沒半點減卻,結構上還是極具競爭力。中國在2016年斥資84億英鎊(約新台幣3,304億元)買入英國資產,比 2015年高出一倍。

中廣核(港股代碼:01816)擁英國第一個核電廠Hinkley Point的33.5%股份、華電(港股代碼:01071)承諾20年向英國石油(英股代碼:BP)購買液化天然氣、中投持希斯羅機場10%股份、中船夥中投與美英郵輪公司Carnival(美股代碼:CCL)達成26億英鎊(約新台幣1,022億元)協議服務中國市場、吉利(港股代碼:00175)投資3.3億英鎊(約新台幣129.8億元)建出租車新廠等,充分反映大陸企業對英國的投資信心。

房地產方面,中國買家亦飾演重要角色。倫敦最昂貴的物業,有5%就是被他們買下。CBRE研究報告指出,英國力壓鄰國,成為最得中國人垂青的歐洲市場。舉些近期例子,澳門賭王何鴻燊以2.5億英鎊(約新台幣98億元)購聖詹姆公園7-8號;潤地(港股代碼:01109)收購倫敦辦公室20 Gresham Street,出租給工行(港股代碼:01398)作總部。

回報風險得到平衡

新興市場資金走向發達國家,為的就是得到法律保障,否則這些錢大可留在大陸繼續炒作。無獨有偶,李嘉誠費盡力氣大量調配旗下資產往英國,即為下一代鋪路。英國其實非常適合中國人投資,首先英語發達國以美加英澳為主,選擇不多。合約看得懂,說話聽得明,事情好辦得多。

脫歐逼使英國向中美等增加交往,未來政策方向定當有利於中國投資。順帶一提,英國不少獨立房屋均屬完全擁有權(freehold),對中國買家來說可謂夢寐以求。買樓為了收租也好,為了給孩子將來留學居住也好,反正「進可攻,退可守」。

另一途徑投資英國,乃透過代理機構入股具潛力的中小企業,如果金額達到英鎊20萬(約新台幣786萬元),更可連帶申請居留簽證(包括家人),一箭雙雕。經此管道賺錢及入籍的投資者大有人在!英國脫歐,最後得益者很有可能是中國人,簡直意想不到。◇ 

延伸閱讀
錢寶網騙局遠播 投資者陷焦慮
2018年01月02日 | 7年前
新南向國來台投資 經部:今年增22%
2017年12月27日 | 7年前
賓士擬在美投302億生產電動車
2017年09月24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