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放棄時 等於敗給了這些小事(上)
新的一年,對自己有什麼期許呢?你對自己說「我要做這件事」,最終卻不了了之。我想這種經歷人人都不陌生。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我們需要反思一下這個問題。
以下這些事,總有一個讓你似曾相識:
● 決定開始進行「某種飲食」,結果沒過兩天就破了戒,然後再沒下文;
● 下決心努力工作,戒掉拖延症。可做著做著,思緒卻又不知不覺飛走,最後還是老樣子;
● 你計畫每天清晨冥想(或做瑜伽、鍛鍊之類的),可有一天早上你趕著去辦事,或覺得特別累,就暫停了一次。次日如故。最終,你就沒再堅持下去;
● 你決心要按時回覆郵件,或者找一天時間把積攢的郵件全部處理掉,但這一想法從未變成現實。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真有這麼懶惰、這麼不自律?我們注定只能躺在沙發上嚼著零食看Netflix,一邊恨自己沒出息一邊荒度餘生?
我發現這個問題太有趣了。我一直在觀察著自己和共事過的數以千計的夥伴們,我得出了這樣一些結論——
為什麼我們難以把一件事堅持下去?
我發覺失敗的原因不只有一個,有時候是很多原因促成的,或者根據情況不同、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半途而廢的原因也不同。
以下是最常見的、讓我們放棄的原因:
當我們對某件事只做出「一半承諾」,就如同在一段關係中只踏入一隻腳,以這種半吊子的覺悟,早晚會以失敗告終。
單純忘了。我們很認真地決定每天早晨堅持做冥想。等到早上的時候,我們就很平靜地把這件事忘了。等過後想起來,已經開始忙別的事了。第二天早上又忘記了。等到我們想起來的時候,對自己很沮喪,隨後放棄了這個計畫。
想要逃離「不舒服」和「不確定」感。當新的習慣變得讓人不舒服,我們不再享受它,於是就找個藉口放棄了。比如在健身練習的過程中,或在公司的重要任務中碰到了難題,多了很多麻煩或不愉快的事,我們就以某種藉口不做了。我們不喜歡這種不確定和不舒服的感覺,所以想要逃離。
被計畫之外的事情誘惑。誘惑無處不在:節食期間巧克力蛋糕的誘惑,打算早早上床睡覺時電視節目的誘惑,想要做冥想時網路的誘惑。我們本能的反應就是屈從於誘惑,給自己找個理由,然後讓誘惑來主宰我們的行動。
我們為放棄找藉口。當事情變難,我們的大腦就開始迅速尋找放棄或投降的理由。我們的大腦非常,非常地擅長找理由:「再來一次沒什麼大不了。」「你已經很努力了,這是你應得的。」「情況特殊,這次是特例。」⋯⋯聽上去都很有理,但當這些理由會毀了計畫的時候,就不是那麼有理了。一旦你相信它「有理」,無論是什麼事都做不成。
跟自己談條件。碰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跟自己商量:「嗯,我不是不做,就歇五分鐘,先看看簡訊。」或者:「我累了,休息一天,明天再繼續。」這是找理由的另一種形式,是想要逃避的本能反應。總愛跟自己「重新商量」的習慣,會慢慢侵蝕我們的自律和對自己的信任。
迴避不喜歡的事。這聽起來好像很正常:我不想面對一個讓自己不舒服的工作,所以我不幹了。但問題是,在每一個習慣的養成或棘手的任務中,我們都會多次經歷不悅或反感的瞬間。如果每次不悅感一出現,我們就放棄,那就什麼都做不成。
相反,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不喜歡、評判、厭惡、抱怨或迴避,給我們帶來很大傷害。我們並不需要喜歡某件事的全部才能把它認真做好。我們比這更強大。
忘記了為什麼它很重要。或許當你開始一個新習慣的時候,你很認真,但一週過後,你忘記了最初那種認真的感覺。你腦中只剩下它給你帶來的不愉悅。
如果我們忘了事情的重要性,就很難再在困境中堅持下去。如果這件事真的沒有那麼重要,那麼從一開始就不該決定去做。
我們對自己失望了。當我們走得跌跌撞撞,沒有達到最初的期望,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從失誤中學習,然後重新開始就好了。可是我們往往會生自己的氣、對自己非常失望。這沒有任何用處,只會削弱前進的力量和動力。
有太多障礙擋在面前。我們決定去做的很多事情都會面臨著障礙。特別是當你累了,急躁了,或沒有幹勁了的時候,小小的阻礙都會變得很大。去健身房需要開20分鐘的車、冥想之前需要整理房間、辦公室有很多令人分心的雜物——任何需要5分鐘以上準備的事,都成了「巨大」的障礙。
這些就是我們做一件事堅持不下去的原因。不妨靜下心來想想,是哪些原因扯了你的後腿。為什麼我們還要被這些障礙所絆?有辦法擺脫這些阻礙嗎?
有,而且方法很簡單。(下週待續)◇